繼馬首銅像後 7根石柱文物迴歸圓明園並展出

繼馬首銅像之後,近期又有7根漢白玉石柱文物迴歸北京圓明園並展出。(中新網)

圓明園石柱迴歸展13日在北京圓明園正覺寺開幕,其中7根石柱文物是繼馬首銅像之後,又一批迴歸圓明園的流失海外重要文物。據中新網報導,此次迴歸的石柱文物均爲漢白玉材質,通高約80至92公分,立面有雕花造型,品相較好,推測均來自西洋樓遺址區。

這些石柱正面紋飾以西式番花、貝殼紋等西洋雕花爲主,側面花瓶內花束則以具有吉祥寓意的牡丹、玉蘭、荷花、菊花等中國傳統花卉爲主,圭角捲雲紋、開窗的海棠線雕刻方式等亦與中國古建望柱、欄板相同,體現了中西合璧的文化內涵。

據瞭解,此批7件石柱文物原屬圓明園建築構件,1860年英法聯軍劫掠後流失海外,後爲挪威貝根科德博物館及西挪威藝術博物館收藏。

直至2013年12月,中坤集團、北京大學及科德博物館簽署三方合作協定,約定將7根石柱運回,並展開文化交流活動。最終在2023年3月,該批石柱通過海運的方式被運回中國。

隨後大陸國家文物局組織中國社會科學院、故宮博物院、北京大學、四川大學等專家開展實物鑑定。專家一致認爲,該7件文物爲漢白玉質地,工藝精湛,浮雕雕刻花卉、纏枝幾何紋飾,具有中西合璧的文化因素。其質地、紋飾均可與現存圓明園西洋樓遺存的文物對照。

同時該組文物保存較完整,略有風化痕跡,據工藝、紋飾和材質情況,可定爲真品。該組文物原存於科德博物館,該博物館舊藏中有大批民國時期文物。原持有者於民國時期曾長期在中國工作,該組文物應爲此時期獲得並流出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