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念裴文中誕辰120週年 《檔案》爲您講述考古巨擘裴文中的故事!
95年前,1929年12月2日的黃昏,中國考古史上震驚中外的重大事件發生了——“北京人”第一個頭蓋骨被發現。爲首的年輕人叫裴文中,當時僅有25歲。今天,幾乎中國的男女老少都知道周口店有“北京人”,可很少有人知道,如果不是裴文中,當時的周口店幾乎要被放棄!
今年是裴文中先生誕辰120週年。今晚,由北京銀行獨家冠名、瀘州老窖1952特約播映的《檔案》邀請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研究員高星,爲您講述裴文中的故事。
他初出茅廬,發憤圖強
與權威專家唱起了“反調”
1928年春,參與周口店發掘工作的地質學家和古生物學家楊鍾健因爲生病,需要一名助手協助,年僅24歲的裴文中來到了周口店。初出茅廬的他對脊椎動物的化石一無所知,甚至被工人比了下去。爲此,他貪婪地閱讀着各種古生物學的書刊,起早貪黑廢寢忘食地學習。
幾個月過後,裴文中已不再是當初的那個“小白”。然而,就在1928年年底,周口店的發掘工作走到了瓶頸期。他們挖掘到的第五層是一個堅硬的石層,很難發現動物骨骼化石。很多人認爲,繼續發掘下去也不會再出現“北京人”的化石了。1929年,帶隊的兩位學者——布林和楊鍾健離開了周口店,周口店的發掘似乎變得可有可無。可裴文中卻與這些權威專家唱起了“反調”。那麼,新的化石會出現嗎?
“無價之寶”慘遭浩劫
成爲了裴文中一生的心結
1929年,裴文中帶隊繼續周口店的發掘,經歷了長時間孤獨的求索。到了11月底,考古隊發現了一個很深的小洞,裴文中下去查看時發現一個發黑的圓圓的東西。第一個“北京人”頭蓋骨就這樣重見天日了。
裴文中視它如珠如寶,爲了防止途中震動損壞,他小心翼翼地將頭骨糊了幾層紙,包上麻布條。之後,又用自己的兩牀舊被子,將猿人頭骨包裹起來,外面又加褥子和氈子捆了又捆,這才親自坐上了長途汽車,將頭蓋骨護送到地質調查所。
然而,“北京人”頭蓋骨卻在抗日戰爭期間不翼而飛。這成爲了中國考古史上的一個未解之謎,也成爲了裴文中一生的心結。1979年,在紀念第一個北京頭蓋骨發現50週年時,75歲高齡的裴文中回憶起來依然滿是痛徹心扉!今晚的節目中,讓我們一起跟隨珍貴錄音,回顧這段令人傷痛的歷史。
生活清貧,仍一身傲骨
面對磨難,倔強而堅強
1944年5月13日清晨,日本憲兵隊衝進了裴文中的家,以“私通八路反日”爲理由,逮捕了裴文中。毆打、辣椒水、甚至以槍斃來威脅,日本憲兵隊無所不用其極,想要問出裴文中與八路軍的聯繫以及“北京人”的下落。裴文中都沒有回答。由於裴文中在全世界學術界具有極高知名度,日寇迫於社會壓力,在關押裴文中36天之後,只得予以釋放。
全面內戰爆發後,裴文中的家鄉也被當地地主武裝以 “剿匪”爲名鬧得雞犬不寧。1947年5月23日,他在《大公報》上發表文章《今日之鄉村》,發出了“究竟誰是匪”的呼喊,遭到了反動當局的注意。朋友們極力勸說他避避風頭,裴文中正巧有去大西北考古之意,於是便驅車去往西北。這是抗戰後中國的第一次田野考古。這次的行程中,裴文中會有怎樣的發現呢?
今晚21:05,由北京銀行獨家冠名、瀘州老窖1952特約播映的《檔案》即將爲您揭秘,敬請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