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念陶藝家陳子云 陶博館展出21朵永遠不凋謝的花

陶博館爲紀念陳子云,即日起至2024年1月7日在陶博館B1陶藝長廊展出「尋找冬天後的太陽—陳子云陶藝展」。(劉瑋晴攝)

陶藝家陳子云認爲自己較內向害羞的個性和植物很像,於是作品選擇以植物爲主題來表達自己。(劉瑋晴攝)

陶藝家陳子云於去年不幸離世,陶博館爲紀念陳子云,即日起至2024年1月7日在陶博館B1陶藝長廊展出「尋找冬天後的太陽-陳子云陶藝展」,透過陳子云獨具的絞胎手法,將植物以細緻多彩且充滿生命力的姿態展現,作品21朵永遠不凋謝的陶瓷花,朵朵綻放溫暖及甜美力量。

陶博館館長張啓文表示,陶藝創作需具備熟練的製作技巧與特色的創作構思,才能讓作品說出創作者的故事。陶藝新秀陳子云作品曾入選第2屆、第3屆臺灣陶藝獎創作獎,作品風格精緻感性,成形技巧成熟,可看到無窮的潛力。惋惜意外發生讓這位新星的創作之路畫下休止符。此次特別與民衆分享她美麗動人的作品,紀念她閃耀的藝術生涯。

陳子云自就讀高中職服裝科時期的訓練,讓她對於片狀物體產生興趣,於臺南應用科技大學美術系因感油畫不能滿足創作的心而開始接觸陶藝,發掘泥土的特性與立體雕塑的迷人之處,國立臺灣藝術大學工藝設計系研究所期間持續發展陶藝創作,在一次工作營中深深被日本陶藝家村田彩的絞胎魅力吸引,認爲絞胎是立體顏料,就如同油畫,有厚度、有色彩,使她全心專研、精進絞胎技藝,成爲她創作的識別風格。

陳子云曾經分享「比努力更棒的就是樂在其中的人」。絞胎是一種困難的技法,陶體在過程中很容易因裂開而燒製失敗,目前臺灣前輩藝術家較少以絞胎創作,因此大部分靠自己研究、摸索,從選擇合適的土,調製色粉的比例和溼度,到疊絞胎方式以及控制燒製時間、溫度等。她不但努力克服絞胎的限制特性,更是樂在創作過程。

陳子云的創作靈感多來自生活經驗、情緒,透過創作記錄生活,讓情緒具象化,而能夠整理自己的情緒,使自己的心靈自由。她感受「植物是有情緒的,它們以顏色及外在的姿態來展現,但不會主動的表現。」認爲自己較內向害羞的個性和植物很像,於是作品選擇以植物爲主題來表達自己。《舞》、《綻》、《守護者》高低錯落的花瓣、花蕊,讓植物姿態變化隨着視覺高度而豐富,營造自然和諧的氛圍。

除了欣賞「尋找冬天後的太陽-陳子云陶藝展」,感受繽紛甜美下所隱藏的藝術家內在情緒,在3樓特展室年度展覽「2023臺灣陶藝獎」,集結陶藝高手121件組別出心裁創作,以及1樓陽光特展室「在幾何的世界走跳-王安佩創作展」,23件組造形多變的作品,在自然陽光照耀下,與館外的藍天白雲相互輝映,也正活潑地向觀衆招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