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期快篩品質堪慮? 專家:檢測看見「這情況」可判定失準

疾管署從5月6日起,委由國內4500家社區藥局,協助發放1000萬劑即期的免費新冠快篩試劑。本報系資料照片。

疾管署5月6日公佈,免費提供1000萬劑COVID-19家用快篩試劑,於全臺4500餘家健保特約藥局,供民衆領取,但試劑效期多數僅到5月底,讓藥師批評「把藥局當垃圾場」,且即期快篩試劑民衆看了也不想拿。專家表示,即期快篩並不影響判讀,且過期半年內,判讀應該都算精準,若過期超過半年就「完全不建議使用」,檢測時如果出現「多條」粉紅色線,即可判定該快篩試劑已失準。

疾管署釋出一千萬劑即期快篩試劑,早在今年一月初,疾管署分別在桃園機場、高雄國際機場、小三通港埠等發放免費快篩。疾管署副署長曾淑慧表示,依照先前的經驗,每個月可以發放300萬到400萬劑,此次於藥局發放一千萬劑,也碰上國內疫情,盼能於近幾個月內完成發放。

不過,國人對於「即期快篩」的品質感到疑慮,臺大兒童醫院感染科主治醫師黃立民表示,新冠試劑即將屆期,判讀的品質並沒有問題,因製造商需要一段時間測試快篩試劑的穩定性,所以不會將使用期限壓到底。但過期半年就不要使用了,某些成分會隨着時間分解而失去效力,讓測試的敏感性降低,影響判讀精準性。

長庚大學新興病毒感染研究中心主任施信如表示,面對突如其來的新興流行病,因疫情期間民衆快篩需求龐大,政府在採購醫材時,可能無法精準抓量。這些試劑經過穩定性的檢測而生產製作,即期品仍有正確判讀,但過期品沒有數據支持,影響結果的精準性。

施信如說,所有篩檢工具皆有僞陰性、僞陽性的可能,大廠牌的快篩準確度,比小廠牌的效果穩定,不過各廠牌仍略有差異。快篩試劑即期品可能會因保存溫度而出現僞陽性,不過判斷快篩試劑是否變質,難以從外觀上難察覺。

施信如表示,民衆可以自行判斷試劑狀況,如果使用快篩後,出現「多條」粉紅色線,表示試劑已經失準,若是呈現淡淡的粉紅色,可能是病毒量不足,試劑的包裝以鋁箔袋隔絕隔空氣接觸,試紙不至於有受潮問題,大多是快篩的檢測液因過期失去準確度,所以她建議快篩一過期就別使用了。

施信如表示,國內仍有呼吸道疾病疫情,包括流行性感冒、呼吸道融合病毒、腺病毒等感染,還是應留意新冠肺炎,有症狀立即快篩,保護家中幼兒、老年人。

黃立民強調,新冠疫情仍在也不會消失,有許多民衆重複感染,但因爲每次罹病症狀不同,或是沒有症狀失去警覺心,以爲疫情已經遠離日常生活,家中有高危險羣者,勿輕忽防疫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