躋身“中國第二大”,賽力斯申明
11月7日,賽力斯發佈《關於網傳廣州問界M7事故鑑定的聲明》,針對愈演愈烈的“車輛鑑定報告”進行迴應。聲明提到:目前案件已進入司法程序,事故鑑定機構需由雙方共同選定或由法院指定,事實認定應以法院查明爲準。
值得注意的是,依託華爲的光環,賽力斯市值已經突破2077億,超越理想、長城、長安、蔚來等車企,僅次於比亞迪,晉升中國市值第二大車企,包括A股、港股、美股三市主要汽車上市平臺。
光環的背後,是賽力斯一舉一動的關注度。
今年7月,一輛問界M7在廣州發生交通事故,失控與前方的大貨車相撞,最終衝向路邊的鐵柵欄後停下,事發後車主表示車輛存在突然加速和剎車失靈情況。彼時,問界方面指出,“車輛加速踏板100%開度,不屬於AEB觸發場景,且未見主動制動記錄。”
隨後,車主發佈了一份車輛鑑定報告,顯示問界M7在事故發生前5秒鐘內,駕駛員剎車踏板失靈,並且賽力斯方面出具的事故報告數據以及結論存在人爲修改。因此,鑑定結論爲事故車輛未能做到剎車優先原則,存在質量缺陷。
中工汽車網注意到,出具鑑定報告的深圳市南粵財物評估鑑定有限公司,是一家有車輛評估鑑定資質的第三方鑑定機構。人民法院委託鑑定系統中公示信息顯示,該公司列入法院委託鑑定的機構名單,機構評分爲97.52,專業類別包括價格鑑證和機動車鑑定評估。
當前,賽力斯再度強調,“經對車輛數據分析,事故發生前車輛轉向和制動功能正常。事故發生時車輛處於人駕狀態,電門開度100%,無主動制動記錄。車主不認可以上結論,自行委託深圳市南粵財物評估鑑定有限公司進行鑑定,相關內容在互聯網引發討論。”
同時,對於近期涉嫌捏造並散佈虛假信息、蓄意抹黑損害企業商業信譽、商品聲譽的行爲,賽力斯已向公安機關報警,還向法院提起民事訴訟,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不難看出,中國第二的位置並不好坐。
1月,問界以3.30萬輛,環比增長34.8%的表現,首次超越理想拿下造車新勢力銷量冠軍的寶座,此後2、3月均穩定第一位置;4月,問界實際的交付量是2.51萬輛,不及理想的2.58萬輛;其後6、7、8月、9月均落後於理想……
前三季度,賽力斯汽車累計銷量已達到316713輛,同比增長364.23%。其中,問界系列產品市場表現良好,新品持續迭代升級,問界新M5、新M7Pro、問界M9五座版相繼上市。而問界M9上市10個月累計大定超16萬輛,連續6個月50萬元以上豪華車型銷量第一,持續刷新中國新能源汽車品牌新紀錄。
接下來,隨着旗下問界新M5、M7 Ultra、M9的交付上量,以及2024年還有其他新車型比如問界M8要推出。一定程度上,問界這條“鮎魚”正在攪動市場的春水。
餘承東遙遙領先,喊出市值第二大車企。
第三季度,賽力斯營業收入達到415.82億元,同比增長636.25%,超出市場預期;淨利潤爲24.13億元,扣非歸母淨利潤爲23.25億元;前三季度,賽力斯實現營收1066.27億元,同比大增539.24%;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爲40.38億元,同比扭虧。
對於前三季實現盈利的原因,賽力斯方面解釋稱,“主要因爲公司銷量及營業收入持續增長、產品結構調整、高價值產品的銷售規模增長,以及公司堅持技術創新、價值貢獻的經營方針,生產經營全鏈條精細化管理,產品毛利率同比增加所致。”
當然,這一切都離不開華爲的助力。
7月,賽力斯以25億元收購華爲持有的919項問界等系列文字和圖形商標,以及44項相關外觀設計專利;8月,賽力斯發佈公告,將擬以支付現金的方式購買華爲技術持有的深圳引望智能技術有限公司10.00%股權,交易金額爲人民幣115億元;9月,賽力斯以自有資金向賽力斯汽車增資50億元……
具體來看,問界品牌終端均價已達到40萬左右,問界M9終端均價更是超過了55萬。形成對比的是,奔馳終端均價滑落至44萬、寶馬終端均價滑落至33萬、奧迪終端均價已跌破30萬,市場競爭格局已悄然發生了改變。
問界“含華量”下降,賽力斯賺了嗎?
從正面看,賽力斯背靠華爲的智能技術和品牌效應,實現了產品的升級和市場突破。問界品牌的銷量和知名度都大幅提升,賽力斯的股價和市值也隨之飆升。
從負面看,賽力斯與華爲的合作,也讓賽力斯失去了自己的獨立性和主動性。在產品的設計和製造上,依賴於華爲的技術和標準。在市場的營銷和銷售上,服從於華爲的渠道和策略。
華爲常務董事、終端BG董事長、智能汽車解決方案BU董事長餘承東直言,“未來,汽車行業的洗牌將會非常慘烈,比亞迪會成爲未來少數能夠活下來的巨頭之一。長遠來看,和華爲緊密合作的廠家也能夠活下來,能夠成爲這一代少數的倖存者。”
“感謝偉大的華爲。”賽力斯總裁何利揚曾在問界新M5發佈會上高聲呼喊,藉着華爲和新能源的東風,賽力斯這家以麪包車發家的“寒門車企”,一腳踏入了國內汽車界的“豪門”。問界的成功,讓這家2077億市值的車企,又上了一個臺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