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短評】IPAC在臺辦峰會 國民黨循例不隨「反華」起舞
「對中政策跨國議會聯盟(IPAC)」峰會今天在臺灣舉辦,國民黨選擇缺席。圖爲副總統蕭美琴在臺北賓館接見訪團成員。圖/中央社
「對華政策跨國議會聯盟」(IPAC)峰會今於臺北舉行,會前國民黨究竟是否將有立委踏入其中,着實爲外界關注,不過國民黨終究是選擇了謹慎的一步,一句「循例不參加」,也代表循例選擇和陸,不隨「反華」起舞。
要說IPAC峰會爲何讓國民黨躊躇再三,不得不說回IPAC性質。IPAC爲由35個國家的議會,超過250名跨黨派國會議員組成的一個國際組織,目的爲關注各國對華政策,並適當提供相關建議。大體而言,大陸當局將其視爲嚴重敵視大陸的「反華組織」。
國民黨向以兩岸和平的維繫者、交流促進者自詡,從前總統馬英九率一衆青年學子訪問大陸,進行兩岸間的學子交流,與中共總書記習近平會晤,再到國民黨立法院黨團總召傅崐萁率領藍委團,會晤大陸政協主席王滬寧等,國民黨與中國共產黨的關係並非一般。
因此,國民黨難有政治人物甘冒國共關係之大不韙,只爲一蹭西方各國集體抗中的一時熱度。回過頭來,人走茶涼,熱度能維持幾天?下一波西方口惠式的抗中挺臺消息跟新聞一來,誰還記得今日之蹭?只不過,大陸的筆記本卻會記上一筆破壞兩岸和諧的帳。
當然,國民黨內不乏有論者認爲,這類抗中峰會並肩世界民主之林的場合參與也未爲不可,多少能洗去些泛綠潑上的紅漆。然而,國民黨喊挺民主、親美友日又和陸,喊到喉嚨都啞了,民進黨也未停止抹紅國民黨。
社會學上有一詞彙,爲「標籤效應」(labelling),就是爲他人強制賦予的刻板印象,進而產生積極以及消極效果。有趣的是,被貼上標籤者往往也會認爲自身的特性似乎符合標籤所述,嚴重者產生自我否定。國民黨就是如此,被經年累月戴紅帽,久了快忘了自己黨名還有「中國」二字,變得不敢有明確立場,動輒得咎,而非差在參與一場IPAC峰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