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短評】綠營煽動仇恨值成「顯學」 花蓮人情何以堪?
日本臺灣交流協會臺北事務所代表片山和之昨帶着在臺日人一行40多人,組團到花蓮旅遊,爲觀光業加油打氣。記者王燕華/攝影
4月強震過後,花蓮經濟仍未恢復元氣,近日民進黨臺北市議員李建昌卻稱,「不去花蓮旅遊是因爲不滿傅崐萁夫妻」,一番仇傅言論,企圖煽動仇恨值打擊政敵,殃及無辜百姓,毫無同理心,聽在努力從災後奮起的花蓮人耳裡將情何以堪?
今年端午連假對花蓮格外沉重,許多災民失去家園、觀光業等不到遊客上門,「抵制花蓮言論」犯衆怒,李建昌挨轟道歉稱,「看不慣傅崐萁囂張亂政的行爲,一時惱怒才發文」。嘴巴說道歉,但花蓮人看不出是否真心悔改。
操弄仇恨值,成爲近年臺灣政壇的「顯學」。每一場罷免連署、投票,勢必造成社會對立、撕裂、內耗,當仇恨蔓延,將掀起「冤冤相罷」亂象,社會永無寧日。
回顧2020年大選,時任高雄市長韓國瑜敗選後迴歸市長角色,不久即面臨綠營結合側翼的罷免攻勢,經歷一場仇恨動員,最後罷韓成功。經過市長補選,民進黨陳其邁「復仇成功」入主市府,高雄再度藍天變綠地,政治人物獲得權力,社會傷害卻難平復。
2024大選過後,外界關注新北市長侯友宜是否面臨同樣難關,近來罷侯團體宣佈停止連署收件,其中一大因素是侯友宜之於新北市民,沒有那麼高的仇恨值。
基隆市長謝國樑也面臨罷免挑戰,「拆樑行動」進入第二階段連署,民進黨秘書長林右昌說,「這是一場公民行動,政黨或政治人物沒有涉入」,但林右昌常批謝國樑主政後城市光榮感消失,這番話等於號召綠營支持者「反謝」,巧妙呼應罷免論述。
點燃仇恨值政治操作,手法愈來愈常見,藍綠皆然,但政治攻防不該失去人性,或被仇恨衝昏頭而做出冷血言行。即便民意如流水,理性選民仍是多數,挑起仇恨值的一方,要承受難以預測的後座力,過度動員、製造衝突,更容易讓選民反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