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石投資者有望3個月解禁,對港股市場會有何影響?

近年來,港交所(00388.HK)不斷推進上市制度的優化,以提升市場競爭力和流動性效率。

過去,新增特專科技公司上市規則、降低上市門檻、優化上市審批流程,以及推動互聯互通等舉措,港交所的這些舉措都對港股的IPO市場和市場流動性帶來了積極的影響。

在港股IPO市場景氣度上升的背景下,港交所近日發佈文件,提議進一步優化上市制度。

基石投資者或可3個月解禁

港交所最近發佈了一份諮詢文件,建議對首次公開招股(IPO)市場定價及公開市場規定進行優化,主要內容包括:

(1)公開市場規定:包括調整初始公衆持股門檻(分爲5%至25%的不同級別)、初始自由流通量規定,以及上市股份的初始最低百分比和市值要求;

(2)首次公開招股發售機制:包括基石投資的監管禁售、分配至配售股份以及對重新分配及公開發售超額分配的限制等。

(3)靈活定價機制:包括允許新申請人在不延遲上市的情況下,將最終發售價格定爲指示性發售價範圍以上的10%。

該諮詢文件面向市場公開徵求意見三個月,徵求意見於2025年3月19日結束。

當中,基石投資者的監管禁售相關建議引來市場熱議。

根據現行規定,港股IPO企業向基石投資者配售的證券須受上市日期起計6個月的禁售期所規限,基石投資者在禁售期內不得出售有關證券。

而根據諮詢文件,港交所正考慮是否允許基石投資者相關證券分階段解禁;,其中討論較熱烈的是:當中50%的相關證券可在上市後3個月後解除禁售限制,其餘的相關證券則在上市後6個月後完全解禁。

這意味着,若上述諮詢文件關於基石投資監管禁售的規則落地實施,那港股上市企業的基石投資者持有的一半股份可在3個月後套現出售,剩餘半數股票可於6個月後解禁。

相較於港股PRE-IPO投資者(即上市前的最後一輪投資者)以及控股股東等爲期12個月的禁售期,基石投資者的禁售期將明顯更早到來,這十分有利於提升基石投資者的資金靈活性。

縮短禁售期的利與弊

基石投資者在港股IPO市場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它們通常是大型投資者,如銀行、對衝基金等機構以及互聯網龍頭企業等,這些投資者的參與能夠爲企業上市提供穩定的資金支持,增強市場對新股的興趣和信心。

根據對Wind數據統計,年初至今,成功在港交所掛牌上市的67間企業中,有多達44間企業獲得基石投資者青睞,基石投資者數量累計超過140個,其中包括投資機構、企業以及個人。

這些基石投資者今年以來合計認購IPO企業約17.88億股股份,佔IPO企業累計實際發行總數比重達25.2%。這一比例,凸顯了它們在維持股價穩定、增強流動性及提升市場信心方面的積極作用。

那麼,基石投資者一半股份禁售期縮短至3個月,將會帶來哪些影響?

對於基石投資者本身而言,這一政策若落實將帶來不少益處。一方面,基石投資者可更快回籠資金,提前鎖定收益;另一方面,分階段解禁政策允許基石投資者在保持一定長期投資的同時,也能進行短期的操作和調整,這有助於它們更好地管理投資組合和應對市場變化。

對市場而言則有利有弊,利處在於,縮短禁售期可以降低基石投資者的投資風險,並增加其投資回報的確定性,從而吸引更多的投資者參與基石投資,擴大投資者基礎以及增加市場的多元化。

此外,分階段解禁有助於減輕一次性解禁對市場的衝擊,同時增加市場的流動性,提高市場的整體活躍度。

弊處則是,禁售期的縮短可能導致部分只注重短期收益的基石投資者進入,它們在新股上市後可能選擇快速拋售股份,從而導致股價下跌,甚至引發股價急劇下跌的風險。若股票急劇下跌,將引發其他投資者的擔憂和恐慌,進一步影響市場的穩定性。

另一方面,基石投資者禁售期的縮短可能會改變一級市場的投資邏輯,使得那些只注重短期收益的投資者更容易進入市場。這種變化可能導致市場更加傾向於投機行爲,而非長期價值投資。

因此,在實施這一政策時,港交所需要充分考慮市場的反應和潛在風險,並採取相應的措施來維護市場的穩定性和健康發展。

本文源自:財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