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臺灣水產後 大陸再禁金門高粱、臺啤進口

繼暫停臺灣午仔魚、秋刀魚、魷魚等水產品進口後,大陸海關總署再以註冊訊息不完整爲由,暫停進口臺灣啤酒、金門高粱、蘋果西打、黑松沙士等臺灣產品。(張鎧乙攝)(飲酒過量,有礙健康)

繼日前暫停臺灣水產品進口後,大陸海關總署9日新增一批臺灣產品暫停進口名單,包括金門高粱、臺灣啤酒、金車噶瑪蘭威士忌、黑松沙士等指標性商品。行政院指出,政府從去年10月起已陸續協助輸陸食品企業提交3232件補件資料,目前仍有2409件被列爲註冊不合格且未告知理由,比例高達74.5%,以餅乾糖果、飲料、水產品3類受影響最大。要求大陸明確說明申請未過原因,並取消對臺灣的不公平歧視待遇。

123項飲料含11筆酒類 暫停銷陸

大陸海關總署網站10日顯示,臺灣生產企業在飲料及冷凍飲品類別,346項註冊編碼有123項顯示爲「暫停進口」狀態,包括11筆酒類。羅秉成10日晚間指出,大陸自2019年11月提出《進口食品境外生產註冊管理規定草案》,我國與各國皆認該規定爲貿易障礙。自2020年2月技術性貿易障礙(TBT)委員會第80次例會至今年11月第88次例會爲止,我國與美國、歐盟、日本等WTO會員已9次提出特定貿易關切,共同訴求大陸暫緩或延後實施規定。

羅秉成直言,大陸還對臺灣採取歧視待遇,包括只有我國必須以紙本申請,其他國家可上網填報;其他國家申請期限都是到2023年6月30日,但我國期限卻是今年6月30日;以及針對我國遭暫停進口的案件,中方未提供不合格理由等。據行政院統計,自2021年10月起,陸續協助業者提交3232件的補件資料,目前合格註冊792件,2409件大陸視爲不合格且未告知理由,其他31件自行註銷。

協助補件 食藥署持續與陸聯繫

羅秉成提到,針對已有業者取得持續銷陸資格,但仍有部分提出補件申請的企業在近日獲知資格遭到暫停,衛福部食藥署已透過兩岸食品安全協議平臺,持續向大陸海關總署查證。衛福部食藥署食品組副組長鄭維智指出,飲料類產品在先前就已被暫停銷往大陸,12月9日主要受影響的是黑松,包括咖啡、茶、碳酸飲料等都不能輸出。他說,食藥署持續與陸方聯繫,對方在9日下午回覆,今年7月1日至8月31日收到我方業者遞交新案465件,其中119件給予註冊、346家補件資料不符,需修改再提交,呼籲業者有補件或相關問題,可打免費電話向食藥署詢問。至於是否如外傳的產地寫中華民國會被打回票、填中國臺灣則能過關,鄭維智表示,對方並未說明。

財政部統計顯示,2021年飲料、酒類與醋出口到大陸與香港金額大約是3.37億美元,換算後大約新臺幣百億元,佔整體飲料、酒類與醋出口總額超過6成、今年前11月出口到大陸與香港也有1.43億美元(約新臺幣40多億元),佔比也超過4成,產業衝擊甚重。

金酒公司10日說明,雖大陸海關還未正式回覆,據悉爲文件補充要求,依照今年4月、8月補件經驗,金酒將於1至2周內以最快速度完成文件更新;而目前金酒廈門子公司各銷售通路庫存量仍足,暫不影響業務及營運。而被禁的臺酒則表示,原訂12月出口訂單暫停產製出口,影響金額約130萬,臺酒會持續爭取應有權益。

朱立倫表示 政府應該要有作爲

國民黨主席朱立倫昨表示,政府的責任是要解決問題,日本及其他國家可以配合或面對問題,但蔡政府除譴責對岸、擬向WTO申訴外,沒有具體作爲,也同時呼籲大陸要兼顧農漁民、基層工作人員的感受。

大陸國臺辦除9日稱,所謂「無預警禁止進口」純屬刻意炒作。希望臺灣食品企業儘快向有關主管部門提供符合要求的企業註冊訊息,10日無進一步迴應。

屏東科技大學農企業管理系教授彭克仲說,各類別中仍有廠商通過,可能是文件不齊全或使用敏感字眼等,而依大陸公告,大部分廠商標示爲「暫停進口」並非「停止進口」,應是程序問題爲主,呼籲政府單位儘速輔導企業完成相關作業。(飲酒過量,有礙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