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憶藏寶圖】餘薇/北京生活「卡」說了算

圖/吳佳恩

疫情解封后,出國旅遊又慢慢回到許多人的假期規畫裡,只是談到要去中國大陸,大多擔心沒有「支付寶」、「微信支付」,靠信用卡、現金,可行嗎?識途老馬會告訴你:刷信用卡靠運氣,如是銀聯卡比較可行;現金給付,有些店家也許會收,但很難找零。而支付寶、微信支付、銀聯卡全得在中國大陸銀行開戶,存夠錢,再綁大陸手機門號,才能在無限網路中,一機在手,行遍天下,吃喝玩樂,隨心所欲。

手機與網路在中國大陸已成爲「生存」最基本需求。這讓我憶及十年前旅居北京時,居家生活「卡」說了算的疏忽與困擾。

那年因緣際會,先生決定應邀到北京工作,簽了三年合約,公司也貼心地爲我們在附近租了房子。我們是九月中抵達北京的,那裡秋季短暫,已有臺灣初冬的寒意,可纔去沒幾天,一晚先生洗澡突然水就不熱了。他特別怕冷,當下狼狽極了,問公司幫我們打點租屋事宜的小楊,才知他早先交代給我的幾張卡,可是攸關生活的必需品,我不該輕忽。

拿出熱水卡到小區物業辦公室,告知要充值兩千人民幣。我想,簽約三年,就一勞永逸吧!對方看了我一眼,一定想是哪個土豪?再看我住的二號樓是小坪數的樓層,建議我五百元即綽綽有餘,我不放心,硬是買了一千元。

這兒的熱水是小區物業供應的,但已有很多住戶自己安裝電熱水器,用戶少了相對成本增加,物業經營不易,供水品質日漸下滑,不是不夠熱就是水量小,還有供水時間的限制,弄得我們緊張兮兮的,好像以前住學生宿舍一樣。後來通知馬達壞了至少要修兩星期,我只好認賠不等了,趕快也跟着買電熱水器。我那還有很多錢的熱水卡,成了好友間的一個大笑話,常被拿來調侃。

住了兩年多,有一天突然沒水衝馬桶,這才知道北京衝馬桶的水叫「中水」,也是要到小區的物業辦公室充值,卡里沒錢就被斷水。一般的用水是自來水公司的業務,每兩個月會來查一次水錶,將水費單貼在門上,自己至金融機構繳交。我沒想到衝馬桶的水和自來水會分開,一看到水費單就去繳,從未將中水卡放在心上,因此發生斷水慘劇。

這次我有經驗了,問:我們只有兩個大人,租約到九月,買多少較合適?他建議我買二十噸,一噸三塊半人民幣,總共七十元。直到我們離開都沒缺水。

臺灣每年都會擔心缺水的窘境,限水、分區供水、降水壓等是不得不的政策,在資源有限的環境裡,我想先付費後享用的措施多少有點警示作用。

斷氣,也是很可怕的經驗。我剛去時因沒有燃氣,無法烹煮,公司小楊將我的燃氣卡拿去充值,並幫我過卡,此後我都沒再動過它。燃氣充值不是小區物業的權責,我家的燃氣卡和先生髮工資的銀行相同,我去銀行刷過幾次,顯示是滿的。未料,一日菜炒到一半,突然斷氣,多虧有社區物業小王拔刀相助,檢查後告知卡里有錢,是燃氣表的電池該換了!燃氣表裝在爐臺下,先生趴在地上,頭伸進去,用手機照明,看到了!由於空間狹小,角度不對,費了好大的勁,才讓燃氣重回戰場。

除了怕斷水、斷氣,更怕被斷電,幾位臺灣來的同仁,都有這樣的恐怖經驗。歡歡喜喜從臺灣休假回來,一進家門,燈不亮,所有電器都停工了,夏天沒冷氣,冬天沒暖氣,這日子怎麼過?偏偏我們回來的班機都是晚上到達,等摸黑拿出電卡,到銀行自動提款機充值後,還要麻煩物業值班管理員來打開裝電錶箱的鎖(我們的電錶是在電梯間上鎖關着的),將充值後的卡插入電錶過卡後,方有電可用,麻煩又欠人情。

有鑑於此,我想到就會去銀行充值,每次至少五百元,有時不放心還一千元。充值時只看到這次的金額,無法顯示卡內還有多少餘額?一天小張在,請他協助開鎖插卡,小張告訴我卡內有兩千八百元的餘額,我突然覺得自己很富有。又聽前輩告訴我,他一天大概用兩度電,每度電兩元;我和先生的生活力求環保,又耐高溫,夏天很少吹冷氣,就算一天用五度電吧,我約簽到九月,內心提醒自己別再喂卡了,到時又便宜房東了。

原想我們夫妻到中國大陸,應該沒有適應的問題,但是生活習慣及一些政策規範,卻是很地域性的,一定得入境隨俗,瞭解生活中的眉角,異地生活才能得心應手,短期旅遊亦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