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檢測助抗癌 AI科技加持 8工作天就有結果

行動基因投入大量研發資源,結合AI技術提升基因檢測的效率與準確度,爲臺灣精準醫療的發展奠定重要基礎。(行動基因提供/林周義臺北傳真)

健保署今年5月將次世代基因定序檢測(NGS)納入給付後,12月更進一步擴大給付範圍,新增7種癌症的單基因檢測項目,涵蓋大腸直腸癌、黑色素瘤等四種實體腫瘤,以及3種血液腫瘤的基因檢測。見證這場醫療革新的行動基因(ACT Genomics)今年邁入第10年,一路見證精準醫療從昂貴的自費項目,轉變爲更多人可負擔的醫療選項。而行動基因透過導入AI分析數據,加速判讀,病患8個工作天就能知道結果。

「過去,癌症治療常是採取一體適用(one size fits all)的模式,需要透過反覆嘗試找出適合的藥物」。行動基因技術長暨共同創辦人陳華鍵博士解釋,「醫師根據醫學指引做出最妥善的治療決策,如遇到療效不佳或產生抗藥性,再換另種藥物。但透過基因檢測,就能協助病人掌握各種治療管道,包含用藥選擇,甚至有機會參與臨牀試驗,不只省下寶貴的治療時間,也能避免不必要的副作用」。

根據行動基因的經驗,接受基因檢測的癌症病患能夠找到更合適的治療方向。以一位肺癌病患爲例,透過基因檢測發現帶有特定基因突變後,直接使用標靶藥物治療,不只避免了化療的痛苦,治療效果也更好。

陳華鍵指出,臺灣擁有完整的健保資料庫、高度資訊化的醫療體系,再加上充沛的醫療人才,這些都是發展精準醫療的關鍵基礎,這樣的實力已在國際舞臺獲得肯定。行動基因是亞洲唯一一家受邀參與美國癌症研究之友(Friends of Cancer Research)兩項重要調和計劃的企業,與輝瑞、Foundation Medicine等全球頂尖醫療機構共同研究TMB(腫瘤突變負荷)和HRD(同源重組缺陷)的臨牀判讀方法,協助醫師在臨牀實務上能更有共識地解釋與應用。

隨着基因檢測普及,累積的醫療數據也帶來新的應用契機。陳華鍵表示,「我們導入AI技術協助加速數據分析流程,從前期的資料比對到建立藥物資訊,都能更有效率地完成,不僅提升了檢測效率,也幫助我們的科學團隊能更快速地提供專業判讀結果」。十年來,行動基因以精準醫療的創新技術爲基礎,持續拓展服務範疇,除了累積數萬份次的臨牀檢測,也支援藥廠的藥物研發,服務網絡已遍及亞洲8個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