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變》震撼文壇 小說家王文興辭世 享壽84歲
以代表作《家變》震撼華文文壇的小說家王文興辭世,享壽84歲。(本報資料照片)
以代表作《家變》震撼文壇的小說家、國家文藝獎得主王文興於9月27日辭世,享壽84歲。洪範書店、文訊雜誌社聯合發佈消息證實,爲尊重王文興遺願,有關治喪事宜一切簡單。文學界、學界的追思紀念會,將擇期舉辦。
作家楊宗翰表示,王文興可說是現代主義極致的代表,他長期在臺大外文系任教,在創作和教育領域的貢獻並進,學生無數,也和陳若曦、白先勇、李歐梵等人一起創辦《現代文學》雜誌,王在臺大外文讀書、任教和退休,創作歷程和臺灣緊密相接,黏着度很高。
楊宗翰說,王文興是「慢讀」、「精讀」最重要的實踐者,他推崇要慢慢讀一部作品,「我曾聽過他講讀自己的小說,一句話探討一小時,仔細討論字詞、段落的選擇和取捨,這是最好的文學教育」。文學可以精品細讀,這對文學創作、教育的貢獻很重要,也是在高速年代最缺乏的事。
以慢寫、慢讀爲初衷,王文興的代表作《家變》12萬字寫了7年,1972年首次發表於《中外文學》月刊第1卷第1期。楊宗翰指出,這部作品可說是「逆俗」之作,違反了常理的孝道,和當時流行的文學內容不同,是叛逆之聲,不僅不媚俗,還逆俗。
楊宗翰表示,王文興對文學創作是以苦行僧姿態追求理想,他是出自鉛字排版年代,以筆寫作的人,在沒有電腦排版的年代,創造屬於自己的特色,寫小說時也創新詞和造字,在古典文言文與白話文間,創造出一種屬於這時代的小說語言。
文學評論家李歐梵曾說王文興是一名徹頭徹尾的現代主義作家。李歐梵在文章中指出,王文興「以獨特的文學語言呈現現代生活的現實,特別是內心生活,這種語言必須把日常生活的習慣用語或表達方法『陌生化』,營造一個小說中的世界。」王文興的小說是語言的產物,而不是直接反映現實的照相機,所以艱澀難懂,甚至曲高和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