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都很關心的關於數學是否需要預習的問題,看完這篇應該就很清楚了

上週的文章中和大家分享了在做語文預習()時,不建議使用預習書,看似加快了預習時間,增加了預習的知識容量,實則會讓孩子養成不主動思考的習慣,長遠來看不利於他們的語文學習。

大家也針對這個現象在後臺留言裡發表了很多自己的看法,當然也有一些疑問,如數學是否需要預習,如何預習,語文爲什麼要做預習,預習哪些內容,是否可以提前在假期統一預習等。

看了後臺留言,我發現大家對於預習的確有很多疑問,接下來我就分別和大家聊一聊數學和語文的預習安排,今天這篇文章先來聊數學的預習。

我今天和大家聊的數學預習,單純指以課本知識爲標準,每節新授課之前,孩子翻看課本內容,有目的的瞭解接下來要學習的知識,而非系統性的跟隨課程超前學習,或者是在掌握基礎知識後的深度學習。關於各種不同的學習方式,也會在後續的文中和大家分享。

PART.01

數學學科除個別特殊知識點外,是不主張預習的

1.小學的數學知識相對簡單,不存在提前不預習,上課聽不懂的情況。 教學過程中,的確有家長給我反饋過,孩子說上課聽不懂,提出是否每節課都讓孩子提前先預習再聽講,這樣是不是就能聽懂了。

其實小學數學相關知識孩子聽不懂的癥結不在於預習,而是應該把時間拿出來複習舊知。數學學習都是一環扣一環的,如果一個新知識孩子聽不懂,無非是前面有欠缺,影響了對於新知的理解,或者是上課聽講出了問題,無論是什麼原因,預習都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比如有孩子到了中高年級,計算還總是出很多問題,速度也跟不上,究其原因,通常是一年級20以內的加減法計算就不熟練,加強做一年級的計算練習,就能很快改善。

2.數學書上例題的呈現非常簡單,只有例題和解答,中間的思考過程是需要有經驗的老師帶孩子經歷的,這個過程也是數學學習中最重要的環節,提高孩子數學素養的關鍵,而 自己預習就會出現“問題-結果”的學習過程,缺少自己的思考。

3.數學題目的答案相對固定,孩子在預習過程中已知結果,課堂上自然會認爲自己掌握了,不願意跟着老師再從頭聽一遍過程,這也符合孩子的認知規律。 時間長了,對每個知識點都會一知半解,對於孩子的各科學習來說,這都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

PART.02

哪些數學知識需要提前預習呢?

1

老師明確提出預習要求的內容。

雖然我在咱們公號和大家做過很多分享,但始終主張孩子的學習安排,首先要遵從自己老師的要求,畢竟校內老師一直教着孩子,他纔是最瞭解孩子,會給孩子的學習做系統性規劃的人。

如果孩子老師對某個知識點佈置有預習的作業,那麼他的課堂講授大概率是以孩子對知識有初步感知爲起點進行授課的, 比如前些年特別火的翻轉課堂,此時如果孩子沒有預習,就真的會跟不上同學們思考的節奏了。

這種情況下該如何做預習呢?切忌直接完整的看書上例題的解答過程, 像我前面說的,會缺少思考的過程;也不要依賴於教材幫這類參考書籍,裡面對於知識點的剖析講解過於詳細,更適合老師或者輔導孩子的家長使用。

建議孩子看例題時,先把後面相對應的解答過程蓋着,自己嘗試用多種方法解題:講道理、擺學具、畫圖和列算式等等。

嘗試用自己的方法解題後,再看例題給出的對應答案,與自己的方法進行對比補充。不建議預習的同時做課後練習題,此時自己的做題思路可能還不夠規範,不如第二天老師講解後,對知識有了系統準確的認知,再做題強化方法

2

一些需要提前準備的綜合實踐類學習任務。

現在的數學學習,越來越關注孩子生活經驗的積累,老師的關注點也要跟隨課標的修訂而不斷改進。比如大數據時代,對孩子的數據意識要求提高,以前講相關統計的知識,我們通常會按照課本編排進行,但 現在更多老師關注統計意識形成的全過程,會讓孩子課前先統計一些相關數據。

講滴水試驗需要孩子提前對身邊浪費水的行爲做了解。

記錄蒜苗的漲勢,必須提前準備,在家裡栽上蒜苗,每天做好記錄。

講平面圖設計,孩子就要先多觀察小區、公園和景區的平面圖等,並對需要繪製平面圖的場所進行實地考察。

這些相關活動,需要孩子在課前進行,上課時帶着自己在活動中收集的數據,總結的經驗開始學習,才能真正達到此類課程應提高孩子的數學素養。

3

需多體驗才能感知的知識點。

小學階段的數學學習,很多知識點都來源於生活,比如認識時間、人民幣、各種長度、面積和體積單位等,孩子在生活中積累經驗的多少,會直接影響他們對於相關知識的理解能力。

孩子在二年級的數學學習中,會遇到一個難點-認識千米。我每次教二年級講這部分知識,孩子都會出現兩種截然相反的表現,一類孩子不需過多講解,就能很好的感知這個長度單位,還有一部分孩子則總也弄不明白。

每次講這個知識點,我們都會走出教室,先去學校操場上計時走一走、跑一跑,再走出校園,藉助提前手機導航上搜索出的1千米距離,在實際的行走路線中感知1千米有多遠。

後來爲了讓學生增加更多的體驗,再講這部分內容,我都會在新授課之前的一個週末佈置預習任務,讓學生藉助手機導航確定幾段1千米的路程,和家長一起用走路、跑步、騎自行等多種方式進行感知,並做好記錄。

1千米的學習對孩子來說難在他們生活中很少有這樣的體驗,它不像1米、1分米這樣的長度,我們可以看到摸到,可以用自己的雙手比一比。越是抽象的數學知識,就更需要我們刻意而爲之,引導孩子增加生活中的體驗。

這些生活體驗,我們可以等學到時提前預習,其實也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加以滲透,少量多次的體驗一定比一次性大量體驗的效果好。

今天主要和大家聊了關於數學預習的一些想法,首先小學的數學知識相對簡單,大部分知識不需要預習,但特殊情況還是要區別對待,比如有些老師根據自己的講課習慣,會佈置明確的預習任務,還有綜合實踐類活動與某些和生活聯繫緊密的數學知識,需要孩子增加體驗,積累豐富的生活經驗,才能更好的理解新知。大家對於數學的學習還有什麼疑問,都可以留言給我哦。

小周老師說小學課內數學,除了一些特定的知識點,大多沒必要預習,如果孩子學新課吃力,更重要的是往前面查缺補漏,我是贊同的。

我身邊有個男孩兒,很熟悉,絕對不是道聽途說那種案例。他在小學五年級上學期時,家長髮現寫作業時有些題不會,就找校外老師來帶他學習。老師發現,五年級上學期了,那孩子四年級,三年級,甚至二年級的知識點有些都不太理解。於是家長急了,直接給孩子從鄭州的佛系名校轉走了,去到了一個管理很嚴格,對學習抓很緊的學校,每週語數英再各加一次一個半小時的一對一去補課。五年級那一年,把前面幾年的知識都補齊,六年級上學期,把六年級知識都學完,六年級下學期,就是衝各個知名初中實驗班的an考(數學基本都是奧數,比校內難幾個等級),第一批就47中實驗班保底了,還在往更好的學校衝擊。

那個孩子的情況可能不好複製,但校內數學知識很簡單,不需要預習也能掌握,這點兒不需要懷疑。

但現在很多孩子,可能在數學學習上所做的,並不是校內的簡單預習,而是遠超校內節奏的學習。關於這點兒,我昨天也和小周老師有些討論,那可能是我更關心的點,畢竟小七的數學啓蒙,玩中學着,英文練習冊刷着玩,也基本到大班水平了,後面到底該咋辦,我也拿不準。而孩子已經上到小學,並且有擇校目標的孩子,可能會更急迫。不過小周老師已經說後面會進行持續的分享。

大家有什麼具體的問題,也可以評論留言給小周老師哦。

Read More

育兒乾貨I好物分享I誠意滿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