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義縣AI科技防治登革熱 拍照上傳就知有無病媒蚊

嘉義縣防治登革熱首次運用AI新科技,病媒蚊分佈全都露。(嘉義縣政府提供∕呂妍庭攝)

登革熱疫情升溫,全臺累計已有19例登革熱本土病例、36例境外移入病例,爲讓民衆簡易辨識「白線斑蚊」與「埃及斑蚊」等病媒蚊,嘉義縣引進AI創新登革熱防治服務平臺,藉由AI圖像辨識模型技術與LINE Bot聊天機器人全功能導入,民衆只要拍照上傳,就能快速提高辨識斑蚊孑孓精準度,進而判斷是否需主動通報相關單位進行防治,透過民衆自主應變,遠離染疫恐懼。

臺南市政府是率先使用「AI登革熱防疫平臺」, 現嘉義縣也跟進,盼藉助全民參與力量及整合臺灣整體防蚊大數據,分析產生登革熱病原的孑孓及卵粒數影像,可因此節省監測人員至少50%操作時間,辨識精準度達95%,既省下人力資源,也可擴大檢疫區域,並提供更全面防護。

環保局廢棄物管理科長顏瑞瑩說,這次AI登革熱防治團隊選定嘉義縣爲宣導推廣場域,邀全縣居民共同參與,目前主要以嘉義縣登革熱確診案例活動範圍作爲密度調查、孳清依據,並配合環保局清潔隊進行作業,可讓相關單位即時、精確監測通報登革熱可能好發熱區,以利後續防治清消作業並有效快速控制病媒繁殖。

顏瑞瑩說,AI登革熱辨識技術已建置「成蚊」、「孑孓」、「蟲卵」3種辨識模板,即使病媒蚊種在不同生長週期階段狀態仍可精準辨識,民衆只需要拍照上傳至LINE平臺「全民登革熱AI防治」,便可迅速得到15種成蚊種類、2種孑孓及蟲卵數計數辨識成果並完成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