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保放寬幽門桿菌除菌治療 9縣市8月起試辦糞便篩檢
九成胃癌是由幽門桿菌感染引起,健保署今公佈擴大健保給付用藥標準,醫界深感認同。(示意圖:shutterstock/達志)
胃癌是我國癌症死因第八名,其中有9成是由幽門螺旋桿菌感染引起。健保署今(16)公佈放寬幽門桿菌除菌治療的健保給付,對此醫界十分認同,不僅能減少臨牀內視鏡過度使用,民衆進行篩檢也更有效率;此外,國健署8月1日起,已在9縣市試辦胃癌篩檢,針對50到74歲民衆,提供免費糞便抗原檢驗。
健保署今公佈放寬「幽門螺旋桿菌」除菌治療的健保給付,除了照內視鏡,經碳13尿素呼氣檢查、幽門螺旋桿菌糞便抗原檢查確診者也能用藥,可顯著降低日後罹胃癌風險,預估每年5.2萬名病人受惠。
臺北榮總胃腸肝膽科主治醫師羅景全贊同表示,過去只能透過照胃鏡、切片,確定有胃潰瘍,健保纔會給付;但放寬標準後,只要有檢測到幽門桿菌,都能由健保給付來提供殺菌治療,等於能在初期就對症下藥,減少國人罹胃癌風險。
臺大醫院內科部胃腸肝膽科主治醫師李宜家也認同,原政策20年來早已不合時宜,臨牀上許多年輕病患做了胃鏡,結果都只是慢性胃炎或小潰瘍現象,如今擴大篩檢方法納入健保給付,能減少內視鏡過度使用,民衆也不需要再自費,或產生因不敢做胃鏡而無法服藥的狀況,能達到更佳的成本效益。
李宜家指出,幽門桿菌是致命細菌,通常出現在胃部,被WHO證實爲第一級致癌物。他說明,雖然大部分人症狀不明顯,但有些人會出現胃酸逆流、胃悶痛狀況;感染幽門桿菌,時間一久100%都會發炎,可能破壞胃部黏膜,造成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甚至罹患胃癌。
臺灣每年約4000人確診胃癌,其中有九成是由幽門螺旋桿菌感染引起。國健署癌症防治組長林莉茹說明,8月1日起,已有9個縣市參與胃癌篩檢試辦,針對50到74歲民衆,提供免費「幽門螺旋桿菌糞便抗原檢驗」。
羅景全解釋,過去衛生環境較差,因此幽門桿菌發生率及盛行率,隨年齡越高比例越高。國健署針對50到74歲高風險民衆進行篩檢試辦,透過早期發現幽門桿菌、殺菌治療,來減少癌症病變產生。他表示,合併2、3種不同抗生素殺菌,或將服藥療程拉長至14天,也會有較高成功率。
林莉茹指出,國健署2018年起在原鄉推動胃癌防治計劃,今年8月起擴大至9縣市試辦,並比照現行大腸癌篩檢,公費補助50到74歲民衆做糞便檢驗。明年將擴大年齡範圍,45到74歲民衆都能免費篩檢,未來也會根據試辦成果,評估後考慮擴大至全國辦理。
李宜家提醒,幽門桿菌可能經由口水或受污染食物而傳染,目前臺灣衛生環境良好,再感染機率不高,但仍呼籲接受治療民衆,平時也要保持乾淨生活習慣,減少共杯、共食。幽門螺旋桿菌糞便抗原篩檢驗出陽性者,也建議到消化科門診做後續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