監管建立小微企業融資協調工作機制:供需兩端發力 信貸直達基層

本報記者 楊井鑫 北京報道

10月18日,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局長李雲澤在2024金融街論壇年會上表示,堅持“兩個毫不動搖”,一視同仁加大對民營企業小微企業支持力度。按照“直達基層、快速便捷、利率適宜”目標,推動小微企業融資協調工作機制儘快落地見效。加快落實中小微企業無還本續貸政策,擴大覆蓋範圍,降低“過橋”成本,切實提高企業獲得感。

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國家發展改革委近日聯合召開了支持小微企業融資協調工作機制動員部署視頻會議。爲引導信貸資金快速直達基層小微企業,雙方已牽頭建立“支持小微企業融資協調工作機制”,地方層面相應建立工作機制,區縣層面成立工作專班,搭建企業、銀行精準對接的橋樑。

該會議要求從戰略高度充分認識推動小微企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性緊迫性,充分發揮黨的領導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優勢,同時善於運用市場化機制和法治化辦法,推動有爲政府和有效市場的高效結合,合力破解小微企業融資難題。

下沉基層 雙管齊下

10月14日,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副局長叢林在國新辦舉行的新聞發佈會上表示,監管近期圍繞助企幫扶出臺一系列舉措,重點就是要打通小微企業融資的堵點和卡點,優化營商環境,暢通融資渠道,力爭做到服務不減、價格更優。在具體措施上,建立支持小微企業的融資協調工作機制是其中一項重要內容。與以往支持小微企業融資不同,這次的協調工作機制將從供需兩端出發,而信貸將直達基層。

據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統計數據,小微企業信貸從總量上看,供給規模穩步增長。到今年8月末,人民幣貸款餘額在252.02萬億元,同比增長8.5%;保險公司通過債券、股票等方式,提供各類融資支持28.8萬億元。從結構上看,相關重點領域的支持力度持續加大。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同比增長16.1%,民營企業貸款同比增長9%。從價格上看,利率穩中有降。今年1—8月,新發放的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利率同比下降了0.4個百分點。

那麼,在供給端信貸總量持續增長的當下,爲何小微企業融資難仍然被重點提及呢?業內人士告訴記者,目前仍然有一部分小微企業的融資需求沒有得到滿足。

今年8月,國家發改委在國新辦新聞發佈會上公佈了一組數據,截至今年6月底,我國登記註冊的民營企業數量達5500餘萬戶,同比增長了7.8%;個體工商戶達到1.25億戶,增長了5.1%。民營經濟主體數量超過了1.8億戶,佔比達到了96.4%。

衆所周知,在民營企業中,小微企業的佔比超過90%,粗略估算我國小微企業的數量在1.5億戶到1.7億戶。儘管小微企業的信貸投放規模上增長較快,但是目前對於已經覆蓋的小微企業數量和沒有覆蓋到的小微企業數量卻沒有官方統一的口徑。

業內人士稱,長期以來小微企業的信貸投放是從供給端出發,這與小微企業的實際需求存在偏差,也是此次協調機制最大的突破點。

據瞭解,由於小微企業信貸的投放成本較高,線上化和批量投放是大多數銀行在實際操作中的常見做法。銀行根據自身的風控最高標準,設計出相應的金融產品,讓滿足條件的小微企業能夠自主申請。比較典型的是小微企業的住房抵押經營貸款。“部分個人擁有房產的企業主在銀行拿到了貸款,但是一大批沒有抵押資產的小微企業則與貸款無緣。”上述業內人士稱,“銀行的小微企業信貸風險是控制了,但是也將很多的小微企業擋在了門外。”

實際上,以房產抵押模式向小微企業授信存在較大弊端。一家四川製造企業財務負責人向記者介紹,對於正常經營的製造型企業來說,設備是其最有價值的資產,但是銀行對此並不認可。相較而言,如果小微企業將大部分的資產投入到房產,那麼可能就不是聚焦主業的生產企業了。

對於落實小微企業融資協調工作機制詳細措施,叢林介紹稱,在區縣建立工作專班要“兩手牽”,一手牽企業,一手牽銀行。通過開展“千企萬戶大走訪”活動,深入園區、社區、鄉村,全面摸排融資需求,形成“兩張清單”,把符合條件的小微企業推薦給銀行,銀行及時、精準對接,實現信貸資金直達基層、快速便捷、利率適宜,打通金融惠企利民的“最後一公里”。

一家股份行支行負責人對記者表示,由於股份行的網點數量和員工數量有限,銀行的獲客渠道主要是通過線上渠道,線下覆蓋面確實有限。“如果小微企業融資協調工作機制能將符合條件的小微企業推薦給銀行,銀行肯定是願意提供金融服務的。”

“小微企業也是在不斷地成長,大企業也是都從小企業做起來的。如果將轄內小微企業的融資需求形成清單,這對於銀行授信來說也方便了很多。銀行也會有更多精力放在更好爲小微企業服務方面。”上述股份行支行負責人表示。

豐富風控模式 完善盡職免責

在加強小微企業信貸和擴大貸款覆蓋面問題上,不少小微企業都提出要豐富銀行的風控模式,將多種模式相結合,而不能一味依賴於抵押資產。

一家券商分析師向記者介紹,傳統的小微企業授信是由信貸員深入瞭解借款人情況,採集到小微企業相關信息,包括企業的營業副本、企業章程及變更決議、企業驗資報告、三表(資產負債表、利潤表和現金流量表)、人行徵信等,也包括借款人的人品、性格、興趣愛好、口碑、從業經驗等。信息採集完成後提交審貸會。這種模式較爲精細,但是人力成本很高。

“相比之下,線上批量貸款的模式被多數銀行所青睞。它採用移動互聯網的獲客方式,降低了獲客成本,而且讓客源成爲持續合作的夥伴。同時,利用銀行賬戶交易的數據源,將小微企業原本的黑箱數據轉化爲可量化、可分析的模型,讓銀行可以對其風險進行有效計量,增強了銀行與企業的互信關係。”該券商分析師表示,在小微企業融資協調工作機制中,對於推薦的小微企業,監管明確要求銀行要在1個月內決定是否授信,這需要銀行不斷完善風控體系,也將是銀行競爭力的體現。“不同銀行通過不同維度,對同一家小微企業的風險評估可能是不同的。銀行比拼的是誰的風控能力更強,對風險的評估更精準。”

與建立小微企業融資協調工作機制配套的是完善盡職免責制度。叢林表示,提升小微企業金融服務的關鍵是要給基層的信貸人員鬆綁減負,營造盡職免責、鼓勵擔當的積極氛圍。所以,近期監管對於原來的普惠信貸盡職免責通知作了進一步修訂,明確了各類免責的情形。對於基本履行了崗位職責,僅有輕微過失的人員,可以減責或者免責。在依法監管、全面監管的前提下,對於服務小微企業等普惠金融領域的一般性、操作性風險,會更多采取政策指導、風險提示、督促整改等柔性包容的監管措施,寓監管於服務,讓監管更有溫度,提高金融機構落實助企幫扶政策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共同爲企業發展營造良好環境。

“我們行內指定了盡職免責的相關制度規定,目前出現風險的小微企業貸款90%以上都是免責的。”上述股份行支行負責人表示,“盡職”和“免責”現在是因果關係,即只有盡職了才能免責,但銀行對於盡職的界定還是比較廣泛,大多數的免責也是擔心打擊到基層員工的工作積極性。

(編輯:朱紫雲 審覈:何莎莎 校對:顏京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