監委抓學校教評會2問題 籲國家對兒童人權重視

監委認爲現行學校教評會實務運作情形,仍存有2項制度性問題有待改善。(達志影像/shutterstock提供)

今(4)日是兒童節,監察委員蔡崇義、田秋堇表示,學校教評會處理教師涉及兒少體罰、性平等案件,雖增設校外委員,但校內委員仍佔多數,外部委員意見往往難以發揮作用;另教評會將受害學生排除在審議程序外,對於受害學生表意權的保障嚴重不足,呼籲「最好的兒童節禮物,是國家對兒童人權的重視!」

2017年就讀臺中市西苑高中國中部一年級的甲生,遭陳姓導師長期帶離班級跪趴罰寫、不當管教體罰,甚至替甲生取影射生殖器之不雅綽號,構成性騷擾。蔡崇義、田秋堇2022年7月間提出調查報告,糾正西苑高中與臺中市政府教育局。

2位監委指出,透過此案調查及事後追蹤,發現現行學校教評會實務運作情形,仍存有2項制度性問題有待改善。第一是校內委員仍佔多數,當內外部意見針鋒相對,外部委員意見無法作用,也缺乏適當保留及揭露的機制;第二是教評會審議時提供學生或其代理人陳述意見機會不足。

監委說,依據教評會設置辦法第11條規定,僅將教師陳述意見之機會列爲強制規範,學生或其代理人陳述意見之機會則可由教評會裁量提供,造成實務上只會通知行爲教師到場陳述意見,家長及學生卻連到場旁聽的機會也沒有。

2位監委認爲,現行教育法制設計,讓「教師」與「學生或其代理人」在教評會審議前同樣有接受調查訪談之機會,但進入教評會審議階段,卻只保障教師陳述意見的機會、不保障學生及其代理人作爲「相對人的權利」,不平等也不符合兒童權利公約規定「學校或主管機關調查審議處理學生遭受暴力侵害之事件時,應重視受害學生之意見」的意旨。

蔡崇義、田秋堇認爲,免於身體或精神形式之暴力傷害乃兒童基本人權,不要讓孩子因爲受教育卻反而帶着傷長大,這是全體教育工作者都應理解及做到的事,籲請教育部應該重視教育工作者的人權知能素養;政府應該更積極主動地處理制度面、系統性的問題,不能只做學生受害後追究違失責任的工作。

蔡崇義、田秋堇說,零體罰、兒童免受暴力傷害已是教育國策,「最好的兒童節禮物,是國家對兒童人權的重視,衷心祝福國家未來的主人翁兒童節快樂」。

★《中時新聞網》關心您,勇於求助,遠離網路霸凌!檢舉網路霸凌iWIN熱線:02-33931885、教育部反霸凌投訴專線: 19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