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信文化自信,但不要認爲過洋節就一定是崇洋媚外
大家發沒發現,我國的聖誕節過得一年不如一年,沒有以前那樣的隆重,沒有以前那樣熱鬧喜慶的氣氛了,也沒有更多的人刻意去渲染過聖誕節的美好獨有景象。今年的聖誕節顯得更加冷清,節日氣氛很淡,很多大型商場連聖樹也不擺放了,原來喜歡過聖誕節的學生和年輕人也不怎麼熱哀了,而國人卻正熱火朝天地辦年貨,準備過個熱熱鬧鬧的春節。而還有不少洋節也出現類似的情況,是什麼原因引起的?隨着我國國力不斷增強,國民富國強,我國在全球影響力不斷增越來越大,民族文化的復興,民族文化的自信又逐漸回到國人的心中,對民族文化的自豪感從新拾起,對我國民族文化的自卑感恐懼感逐漸消失。在國外許多國家也掀起中國傳統民族文化熱,也喜歡過中國的一些傳統節日。
有許許多多的國人認爲過洋節就是崇洋媚外,我認爲這種思想過於偏激,我們要以包容的心態去看待洋節日等外來文化,過與不過是你的自由,並不是所有過洋節的人都崇洋媚外,崇洋媚外的只有少部分人。有許多國家也在過中國的傳統節日,有的國家把春節列爲法定節日,以後可能還有更多國家喜歡過中國的傳統節日,這麼說來他們比我們更加崇洋媚外?
對於外來文化我們不能全盤吸收,這叫外來文化入侵,引狼入室,外來文化的入侵將會失去國家民族的靈魂,失去國家民族的自主權。清末民國初期,我主張全盤吸收照抄照搬西方文化和制度,主張廢除漢字,廢除春節等等,必將失去民族的認同感,幸虧沒有得逞,否則真的國將不國了。
我們也不能完全否定外來優秀的文化,這是固步自封,不利於各種文化的交流學習和傳播。我們要有民族文化的自信,學習吸收外來文化的精華,去除糟粕,洋爲中用,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把優秀的外來文化融入同化到我國民族文化中,有利於我國民族文化的發展創新,讓我們的民族文化更豐富精彩。我國五千年的燦爛富豐的經久不衰華夏文化就是在不斷吸收同化優秀的外來文化而發展創造出來的。
我認爲西方的母親節、父親節和情人節等要比過聖誕節、愚人節和萬聖節等更有意義,應該提倡。母親節和父親節的精神內涵與我國的孝道文化是相通相融的,不謀而合的,感恩和孝敬自己的父母是我國自古以來的傳統美德。過母親節和父親節有助於推動我國孝道文化傳承和發展。情人節和我國的七夕節的意義和價值有着異曲同工之妙。而聖誕節在我國總感覺是一種大型的商業促銷活動。我國的冥幣在西方萬聖節期間非常火爆,這也是兩文化碰撞融合。
在我國確有一些人總認爲外國文化優於我國的民族文化,華夏文華是劣等的,大肆宣揚要廢除中國的傳統節日,用西方的節日來代替我國曆史悠久,內涵豐富的傳統節日,又有人跳出來叫囂要廢除春節,清明節等節日,說什麼不利於環境保保,這些人才是崇洋媚外的一羣失去民族文化自信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