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約之萃 腕錶美學一次看足
江詩丹頓1978年兩地時間顯示「法國之光」不對稱表。(Vacheron Constantin提供)
江詩丹頓1968年超薄黃金方形表,搭配超薄機芯1120。(Vacheron Constantin提供)
江詩丹頓1959年以飛碟幽浮爲靈感的玫瑰金超薄Disco-Volante懷錶。(Vacheron Constantin提供)
江詩丹頓1954年黃金「驚喜」懷錶。(Vacheron Constantin提供)
江詩丹頓1985年黃白雙色金袖釦表。(Vacheron Constantin提供)
江詩丹頓1824年具備跳時顯示、分鐘、秒鐘、機刻銀質面盤的玫瑰金懷錶。(Vacheron Constantin提供)
江詩丹頓1929年具備全歷功能與小秒鐘的黃白雙色金懷錶 。(Vacheron Constantin提供)
江詩丹頓1929年具備跳時顯示與神秘分鐘懷錶,錶盤上看不到指針。(Vacheron Constantin提供)
擁有近270年曆史的江詩丹頓(Vacheron Constantin)即起在臺舉辦「簡約之萃經典時計表展」,展出數十件博物館珍藏的骨董表,從200年前的骨董懷錶,到近代展現製表工藝技術的Historiques 1955系列超薄表,腕錶不僅是計時工具,也是一種美學品味,見證近300年來腕錶美學的演進史。
消失的指針工藝不凡
擁有悠久歷史的江詩丹頓,近幾年致力從拍賣會與二手市場蒐購自家的骨董表,迄今官方已收藏了約1600件腕錶作品,即起在臺登場的「簡約之萃經典時計表展」,精選其中最具象徵意義的代表作,看似極簡美感的外觀,其實蘊含極其繁雜的高複雜功能,展現工藝大師不凡的美學品味與製表技術。
來臺展品中最具歷史的是一款1824年具跳時顯示、分鐘、秒鐘等功能的玫瑰金懷錶,雖然功能很多,但錶盤設計刻意減少指針的數量,改以跳時顯示,可說是簡約美的代表作。另一款1929年具備全歷功能與小秒鐘的黃白雙色金懷錶,將星期、日期和月份排列成一線的全歷顯示,極簡的錶盤設計反映20年代時興的裝飾藝術之美。另一款1929年跳時顯示與神秘分鐘懷錶,則完全看不到指針,更是將簡約之美髮揮到極至。
除了懷錶,江詩丹頓在50、60年代的作品,也呼應當時趣味創意的現代藝術風格,例1954年的「驚喜」懷錶,外觀看起來就像是打火機,另一件1959年的玫瑰金超薄「Disco-Volante」懷錶,採用「刀鋒」的斜面中殼,打造如幽浮飛碟般的外觀,靈感源自當時人類對太空時代的夢想,充滿現代摩登感。
極薄錶殼令人驚豔
在50年代腕錶超薄競賽中引領風潮的江詩丹頓,在1955年歡慶200週年時推出超薄手上鍊機芯1003,厚度僅有1.64mm,1967年更推出厚度僅2.45mm的自動上鍊機芯1120。一款1968年弧形錶殼與垂直霧面拉絲銀色面盤的黃金方表,即是搭配超薄機芯1120,極薄的錶殼如今看來還是令人驚豔。
1972年獲得「法國之光」獎項的兩地時間顯示不對稱金錶,是一款梯形錶殼的女用珠寶表,在當年掀起風潮。另一款1983年的鍍金面盤黃金「Harmony」矩形腕錶,則是石英風暴下采用1010石英機芯的錶款,特色是精準、小巧且輕薄,外型也更加美觀且充滿設計感。江詩丹頓「簡約之萃經典時計表展」即起至29日於臺北信義遠百A13 概念店展出,隨後自8月1日至21日移往臺中大遠百專賣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