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南京:老舊小區變“魔術”,改造出新更出彩

本文轉自:人民日報客戶端

拆除破舊車棚,嵌入24小時便民服務中心;拆除沿河違建,徹底打開濱河空間,新建健康步道……南京老舊小區新近一輪改造,不僅僅是圍繞建築外立面、樓道、道路等進行“煥新”,工程實施者們還化身“空間整理大師”,通過對小區空間的大挖潛、大整理,補齊服務居民的短板,滿足居民多元化需求,讓宜居感倍增。

空間大挖潛,破舊車棚處建起公共服務驛站

嶄新的道路、有序的停車位、功能齊全的公共服務驛站、物業便民服務中心、靈動溫馨的展示長廊……走進建鄴區泰達新寓小區,那個曾經牆面滲水嚴重、下水道堵塞、弱電管線雜亂、適老宜居功能不足、停車位緊缺的老舊小區,精心改造後完全變了樣,“20年前剛搬進這個小區,都沒有此番‘新意’。”住在小區6幢的居民葉先生逢人便誇。

建於2000年的泰達新寓小區,北側緊鄰應天大街、東側緊鄰江東中路、西側則是市第一醫院河西院區,8幢7層建築入住了240戶居民。記者近日在現場展示的一組新舊對比圖中看到,小區正對應天大街的大門處右側,原先是一個小小的門衛室,門衛室後是一個破舊車棚,一進大門雜亂感撲面而來。如今,車棚處建起一個精緻的公共服務驛站——欣城快修中心,記者走進去時,裁縫師傅正坐在縫紉機前忙碌着。縫紉機旁是一個理髮位,另一側還有健康小站,爲居民提供血壓監測、身高體重自檢等各項服務,而爲老幼提供活動的場所也是溫馨有加……儘管空間只有100平方米左右,但居民日常需要的服務基本都可以得到滿足。在驛站大門口貼着一張醒目的服務計劃表:1月7日,縫補便民活動;1月12日,樓道環境衛生大掃除;1月13日,親子手工活動……

大門口往裡的圍牆,此前是一個陳舊單調的宣傳告示欄,現今變成了展示居民才藝的長廊——孩子們的繪畫靈動可愛,書法愛好者的毛筆字行雲流水……再往裡走,3幢居民樓下,原先的荒廢小地塊變成了一處共享花園,錯落有致地擺放了數十盆花花草草;用於堆放雜物的社區倉庫變成了24小時物業便民服務中心,裡面不僅有居民議事廳、棋牌室,還準備了打印機、急救醫藥包等。

車棚變成了公共服務驛站,並不意味着居民們停車位少了。建鄴區住房保障和房產局工程科科長李成鵬介紹,新打造的幾處非機動車棚不僅滿足居民停放需求,還加裝了智慧噴淋、電子圍欄等,讓小區的安全跨越了一大步。機動車位也是不減反增。

空間大開放,家門口有了濱河小遊園

和泰達新寓小區一樣,位於南湖地區的電站村小區也在近日完成了改造。這個建於上世紀80年代的老舊小區共有15幢建築,入住了600多戶居民。因建成時間較長,老舊小區該有的“毛病”在這裡一個都不少。如今走進去,“宜居”彰顯在每一個角落。

“項目圍繞‘南湖風貌’開展,延續了南湖地區美學更新。”李成鵬告訴記者,基於日常功能訴求,電站村改造過程中強化主題場景營造,從小區入口到鄰里共享花園、從屋頂修漏到路面處理、從節點營造到完善單元扶手,都進行精心設計,全方位補齊了小區短板。

記者繞電站村小區走了一圈看到,邊角地塊都派上了新用場,增設了兒童樂園、共享花園、同心議事堂、晾曬區等。最讓小區居民稱讚的是,小區改造中徹底打開了濱河空間。記者在現場看到,電站村小區緊鄰南湖東河,臨河一側打造了紅色健康步道,增設了居民休閒娛樂的石凳、石桌,還營造了“追憶似水流年”景觀節點,原先單調的圍牆上繪上了如黛遠山、桃花柳燕,營造出一幅“春已至,花正開,靜待燕歸來”的盎然春景,“以前沿河都是違建,見不了河,更散不了步。整治後,這裡成了濱河小遊園。”在電站村小區居住了30多年的朱先生告訴記者,現在,他閒暇時就愛來這裡走走坐坐,綠樹流水,特別愜意。

“整治最終就是要回歸居民日常需求,改造中始終堅持問需於民、問計於民,將居民們合理化的建議融入改造方案,推動改造設施和完善服務相結合,通過挖掘社區內部小微空間潛力,滿足了居民對各種功能的需求,有效增強了社區的宜居性和人情味。”李成鵬表示,從城市更新、適老宜居等理念出發,打造環境精緻、設施人性、風貌特色明顯的小區,是該區新近一輪老舊小區整治的主要任務。

空間大整理,老小區迎來“小劇場”

建於上世紀80年代的玄武區鎖金二村小區通過改造也徹底煥新。嶄新的外牆、嶄新的道路、嶄新的活動廣場……小區裡處處透着“新意”。

和上述兩小區一樣,鎖金二村小區在改造中對於邊角地塊、閒置空間也是“應用盡用”。其中,小區中間的一塊近500平方米的夾角用地將變成小區“最靚的仔”。“現狀場地有7棵雪松,多年來因空間得不到有效利用變成了雜物堆放地。根據改造方案,將利用現狀場地,按照Live House小型現場演出的理念,打造雪松LIVE小劇場,使之成爲一處互動生活空間,讓文化展示、休息娛樂、社區融合等有效融入。”工程改造負責人闕正潔介紹,作爲小區改造最後一部分工程實施內容,該劇場計劃春節後啓動施工。

市物業服務指導中心相關負責人表示,近年來,我市老舊小區改造中通過對空間的挖潛和利用,實施了一批便民、惠民、利民整治項目,爲羣衆打造了放心、舒心、安心的宜居家園,也推動了安全健康、設施完善、管理有序的完整居住社區不斷呈現。(記者 顧小萍)

來源:南京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