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南通禁止燒紙,引發熱議,清明傳統習俗真的要丟棄嗎?
這兩日,江蘇南通市民政局、市市場監督管理局發佈一條公告。
公告中明確規定:在全市範圍內禁止任何單位與個人製造銷售冥幣紙錢或紙紮物等封建迷信殯葬用品,違反規定的將會給予處罰。
這條公告一出,立馬引起廣大網友的熱議。清明祭掃已經是我國一項傳統文化,雖然如今各地都提倡衛生、健康的現代祭掃方式,但像南通這樣實行“一刀切”,似乎有點武斷……
清明祭掃方式目前存在的兩種,即傳統方式和現代方式。傳統的祭掃方式,就是老人常說的燒紙放炮。
據史書記載,早在漢朝時期,人們就開始在每年農曆四月燒紙,供奉祖先、神靈。
2015年清明節前夕,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的媒體以“會用何種方式祭掃”爲主題進行了街頭民調活動。
當時受訪者中有80%以上的市民表示會用紙錢、紙衣進行祭掃。他們還說這是傳統,不能丟棄。
可見,燒紙放炮這種祭掃方式,至少目前仍然是祭掃方式的主流。
除了傳統的燒紙放炮之外,更加健康的現代化祭掃方式也在全國各地興起。
何謂現代祭掃方式?就是人們放置鮮花,在墓前鞠躬致敬,這樣的祭掃方式給清明祭掃帶來一股清新之風。
無論傳統的祭掃方式和現代化祭掃方式,都已經成爲清明節俗中不可缺少或分割的一部分。
但隨着江蘇南通發佈了這麼一則公告,一時之間,“清明節到底要不要燒紙錢放炮”成爲大家熱議的焦點。
從南通發佈的這個公告來看,該市市民從今往後只能全部使用現代化的祭掃方式,通過鮮花來祭奠親人。
針對這一現象,央視網給出了最新觀點:城市管理要講法規更要看傳統習俗。
其實,全國各地不僅只有江蘇南通禁止銷售冥幣紙錢,其他城市近年來曾數次推進文明祭祀、移風易俗,禁止製造銷售封建迷信喪葬用品的相關政策。
既然這麼多地的政府發佈了禁止銷售和焚燒冥幣的公告或政策,那是否代表傳承千年的清明祭掃習俗應該徹底消失?
答案是否定的!
清明祭掃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組成部分,不可否認的是,燒紙放炮相較於鮮花祭掃會污染空氣,甚至不安全,容易造成消防隱患。但通過“一刀切”的方法,讓人們徹底摒棄燒紙放炮,也同樣不可取。
燒紙放炮,從某一個層面,更意味着人們對傳統文化地繼承與弘揚。
一些地方政府對改進清明祭掃方式的重點,往往放在了表面上,卻忽視了重要的內核,那就是對清明祭掃與傳統文化的關係是既要承認包括燒紙放炮,還要改變不符合時代精神的某些做法。
歸根結底,各地要繼承清明祭掃的內容,適當改進祭掃方式。可以通過轉變人們觀點思想認識,把過去的燒紙放炮逐漸改變成鮮花祭拜。
不能搞強迫命令,靠一紙公告,就可以把涉及千家萬戶和個人行爲的祭掃理念完全改變過來。
應該正確對待和繼承傳統文化,首先保留的是清明祭掃的內容,拋棄的是不利於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或有可能造成不良後果的落後方式。
其實每個人都知道,祭祀先人是活着的人的一種精神寄託。當年,毛主席也曾爲同學寫過祭文,爲母親寫過祭文,爲犧牲的戰友、同事寫過輓聯。
後來,毛主席又帶頭簽字倡導死後火化。據說,毛主席父母的墳墓被國民黨政府破壞過三次,解放後也沒有重修。
毛主席在闊別三十多年後又回到自己的故鄉韶山時,在父母的墳前,獻上的祭品是路上隨手摺下的一把松枝,然後深深地鞠了三個躬。
可以說,移風易俗,文明祭悼,毛主席是身體力行的舉世楷模。
因此,清明祭掃有着豐富的內涵與積極意義,中國人很講究孝道,永遠記得父母和親人的關愛。在清明節這一天,會通過祭掃來祭祀祖先和緬懷親人。
這種祭祀之舉就成爲追思和懷念的方式,一代一代傳承下去,讓親人得到精神上的慰藉,更能寄託哀思,激勵人們積極向上。
除此之外,在清明節這一天,還有不少的企事業單位和個人主動發起對歷代先賢的紀念,通過祭掃,傳達對歷代先賢和先烈的紀念。
就清明祭掃的內涵而言,有着十分重要的精神層面和精神需求,更體現了祖國的傳統文化,值得繼承和弘揚的。
中國傳統文化是在歷史上形成的,並在不同時期爲當時的政治、經濟服務,具有歷史的侷限性,所以不能全盤照搬,到了新社會就要有新的方式方法。
我們的確是應該避免傳統的清明祭掃方式所帶來的不良後果,這樣有利於生態文明建設,但也要做到繼承文化與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參考文獻:
[1]潘培期. 祭掃在心不在形 別樣清明一樣情[N]. 溫州日報,2022-03-26(002). DOI:10.28840/n.cnki.nwzrb.2022.000993.
[2]劉甜甜. 文明祭掃 平安清明[N]. 廣安日報,2021-04-03(002). DOI:10.28248/n.cnki.ngarb.2021.00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