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興化朱松林:助貧困學子成就人生夢想
2007年,時任戴窯鎮副鎮長的朱松林響應國家號召,給貧困山區兒童郵寄“愛心包裹”後,從此“一發而不可收”。13年來,他先後資助多名困難學生,併成立了“朱松林愛心工作室”,想要幫助更多的困難學生實現人生夢想。至目前,受助者人數達80人,有22人簽訂了資助合同,朱松林的善舉爲“東海賢人”韓樂吾家鄉的公益事業寫上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2007年1月份,揚子晚報曾以《飛向遠方的愛》爲題刊發了興化市戴窯鎮朱松林通過“愛心包裹”資助山區的貧困兒童的故事。2007年,國家扶貧基金會牽頭髮起一個愛心活動,每個鄉鎮副鄉級幹部掛鉤資助一名貧困山區的貧困兒童,時任戴窯鎮副鎮長的朱松林幫扶對象是山西省嵐縣王獅鄉的張錦濤,孩子當時上一年級,朱松林按照鎮扶貧組織指定的要求按地址匯去200元錢,很快朱松林收到資助的張錦濤家的來信,得知他全家6口人,爺爺奶奶年邁體弱,身患重病,爸爸常年在外打工,媽媽除了在家侍弄幾畝地外,就是照顧爺爺奶奶。由於地處偏僻山區,交通閉塞,條件落後,當地人均收入不足千元。電燈照明一週來一次電。由於經濟條件差,路途遠,家庭十分困難。朱松林讀完來信,心情難以平靜。作爲一名受黨教育培養的幹部,理應對山區這個貧困家庭伸出援助之手。於是,當年春節後,朱松林和老伴一起購買了書包、文具等一套學習用品寄給張錦濤,同時匯去了600元學習費用,張錦濤家對朱松林的愛心之舉感激不盡。
2008年,老朱一家在鎮關工委的牽線幫助下,又聯繫上了湖北省十堰市深河鄉雙灣村的一名叫馮馨怡的小學生,馮馨怡一共姊妹3個,爸爸媽媽常年在外地打工,爲了生計、節衣縮食,過年也不回家,爺爺奶奶在家種地,照顧姊妹3個,生活十分艱難!通過書信往來,老朱表示願意資助小馨怡上學。受助的小馨怡對朱松林的資助感激不盡,爲了表示謝意也寄來了一些雜糧之類的土特產和一些手工飾品。“不知道用什麼方法來回報朱爺爺的大恩大德”。朱松林回覆他們說,不需要什麼回報,長大成爲社會的有用之材,就是對我們最好的回報!
轉眼之間,朱松林資助兩個貧困學生已13年之久,書信聯繫、贈書寄語、郵寄生活用品從未中斷,累計花去人民幣達10萬餘元,如今受朱松林資助的張錦濤現已經考入珠海大學,馮馨怡考入寧波大學。
在資助張錦濤和馮馨怡的同時,朱松林這幾年還一直資助着本市合陳鎮沙雲珠同學讀書。小云珠與年邁的奶奶相依爲命,在江蘇省興化中學讀書三年間的衣、食、住、行費用都是老朱的妻子安排。今年,沙雲珠考上西安電子大學後,老朱歡喜得不得了,連忙安排了行李箱等生活必需品,並承諾大學期間的零花錢由他供應。
“孩子們是希望、是未來,每每看到他們身處困境,總想伸手拉他們一把。怎樣才能讓貧困家庭的孩子得到社會的關愛和溫暖呢?”2019年10月,朱松林成立了以自己名字命名的“朱松林愛心工作室”,搭建起一個透明、便捷、互動的公益平臺。爲了籌集善款,那些天,老朱組織帶領志願者宣傳現代公益理念,整合樂善好施、助人爲樂社會資源,踏着電瓶車“找錢”;在鎮民營關工委成立之際,他給企業發倡議,利用在職分管工業的人脈關係,“扛面子”找企業老闆,爲工作室助把力;在老幹部支部活動會上,他動員“有捐贈意向的”進行登記;他不辭辛勞,在街道走門串戶宣傳募捐。
鄉賢感召,播愛桑梓。在戴窯,朱松林的善舉帶動了一部分人、影響了一部分人,激發了社會的愛心。很快,他建立起“愛心工作室”數據庫:目前登記在冊的“施愛者”50人,願意幫助困難學生完成學業,直至大學畢業;“受助者”人數可達80人,其中有22人已簽訂資助合同。
朱松林告訴記者,“愛心工作室”組建以來,定期開展資助活動,資助金額已達33萬元。
“助力貧困學生實現人生夢想是一件功德無量的大好事,我將通過‘愛心工作室’發動更多的人,加入到這個行列,資助更多的困難學生讀書學習,爲構建和諧社會盡一份力量。”採訪臨結束時,朱松林對記者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