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漢大學教授團隊研究成果在國際知名期刊發表

近日,江漢大學智能體育和主動健康研究院吳鈺祥教授團隊在國際知名期刊《Signal Transduction and Targeted Therapy》(中科院一區,TOP期刊)發表了題爲“Iron homeostasis and ferroptosis in human diseases: mechanisms and therapeutic prospects”的研究成果(影響因子40.8),該論文全面總結了鐵穩態和鐵死亡的多種驅動因素,系統闡述了鐵死亡在癌症、代謝障礙、遺傳性疾病、心血管系統疾病、中樞神經系統疾病、肌骨系統疾病等常見疾病發生髮展中的作用,同時分析了靶向鐵死亡的的干預靶標、潛在藥物和治療方法,爲臨牀更有效地治療相關疾病提出了新的思路和見解。智能體育和主動健康研究院茹琴副教授和陳琳教授爲論文共同第一作者,吳鈺祥教授爲第一通訊作者,江漢大學爲論文第一作者單位和第一通訊單位,浙江大學閔軍霞和王福俤教授爲共同通訊作者。

鐵作爲人體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參與‌血紅蛋白的合成,影響多種酶的活性,對人體的生理功能至關重要,鐵過載和鐵缺乏都會引起機體代謝紊亂。鐵死亡(Ferroptosis)是一種鐵依賴性的脂質過氧化驅動的細胞死亡類型,越來越多證據表明,鐵死亡在許多生物學和病理過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參與多種人類疾病的發生和進展。鐵穩態、脂質代謝和氧化還原系統這三個重要研究領域的融合爲理解鐵死亡奠定了基礎。

該論文全面概述了鐵穩態和鐵死亡在全身多種常見疾病發生和治療中的關鍵作用,進一步探究了靶向鐵死亡用於人類重大疾病治療的可能性,並總結了新的潛在治療靶點、潛在治療干預物質和策略。例如,薑黃素、槲皮苷、芸香苷等小分子鐵死亡調節劑雖已顯示出臨牀潛力,但低靶向性和低生物利用度限制了其臨牀應用。如利用納米技術、pH響應釋藥系統、特異性分子包被等手段,將提高其靶向性和生物利用度,增加在疾病部位的停留時間,實現小分子物質的精準遞送和釋放,改善治療效果。對鐵死亡的分子機制和調控網絡的深入研究,有望促進基於鐵死亡的治療策略開發和臨牀轉化,爲疾病治療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近年來,江漢大學校瞄準“健康中國”、“科學應對人口老齡化”等國家重大戰略需求,組建高水平科研創新團隊,進一步凝練學科特色和研究方向,聚焦主動健康干預手段的科技攻關,促進體育學、醫學和生物醫學工程等多學科交叉融合。該研究得到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31970689,32330047,31930057,82071970和82072506)的支持。(江大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