繳稅百億大戶揭露!臺積電最高 這集團意外搶眼

根據《財訊》報導,2021年整體稅收的實徵金額,再次大幅超標4950億元。企業繳稅貢獻超標稅額75%。是哪些企業大戶抖內6000元現金大紅包給民衆呢?(圖/財訊提供)

府院決議將2021年超標(指超過預算編列金額,以下同)稅收中的1400億元「還稅於民」,每人普發6000元。若細究發放財源,超標占比最高爲營利事業所得稅,這其實是企業因爲業績成長,爲稅收帶來的鉅額貢獻;那麼,到底是哪些企業抖內(donate)這個大紅包給全國民衆呢?

《財訊》報導指出,財政部1月10日發佈2022年全年全國賦稅收入初步統計,顯示2022年整體稅收的實徵金額再次大幅超標,比預算編列數超出4950億元。其中超標金額最多的稅目爲營業利益所得稅,金額達到2943億元,個人綜合所得稅則超標1208億元,營業稅超標752億元。換句話說,企業貢獻的營所稅和營業稅,貢獻超標稅額達75%。

事實上,《財訊》分析,2021年整體稅收也是超標,金額爲4327億元,當年度超標金額最高爲證交稅1554億元,其次爲營所稅與營業稅。

財政部解釋,近3年整體經濟環境變動劇烈,稅賦收入自籌編到執行完畢有時間差,所得稅的時間軸更拉長將近兩年。例如2021年營所稅的預算是在2020年的4~8月編列,當時受到疫情衝擊,行政院主計總處預測當年臺灣經濟成長率僅1.67%,結果最後2020年實際經濟成長率爲3.39%;原本預測上市櫃公司獲利恐衰退,結果是大幅成長了逾兩成,導致稅收往往很難無法精準預測。

《財訊》報導指出,根據公開資訊觀測站各公開發行公司的綜合損益表,2021年企業繳稅超過百億元者有18家。繳稅最高者爲護國神山臺積電,所得稅費用高達661億元,其次爲鴻海397億元,當年題材最熱絡的航運三雄中,陽明繳稅最多,稅費達368億元,萬海和長榮則繳了250億元左右的稅。

2021年股市極爲熱絡,國泰金和富邦金積極處分股債,獲利雙雙創歷史新高,所得稅也繳了超過180億元。塑化類獲利也非常亮眼,不僅南亞、臺塑、臺塑化繳稅百億元以上,長春集團旗下3家公開發行公司─長春石化、長春樹脂、大連化工也貢獻國庫良多,雖然都沒有上市,但在18家繳稅百億元大戶俱樂部裡,就佔了3家。

另外,臺積電2021年的稅前淨利達6631億元,繳了661億元稅金,實質稅務負擔其實不到10%;反觀陽明,稅率就繳足20%。主要是科技公司享有兩大產創租稅優惠,一爲研發投資抵減,可抵減率15%,二爲投資於智慧機械、55G和資安的設備支出,可抵減率爲5%。

《財訊雙週刊67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