腳踏兩條船的智慧

(圖/路透社)

最近南海局勢緊張,主要是因爲中菲之間圍繞仁愛礁的爭端加劇。西方媒體關注的是中國海警如何迫使菲律賓補給船離開有關區域,以此證明中國變得更加咄咄逼人和富有侵略性。這種解讀忽視了問題的本質,即中美競爭如何擴展到南海,以及第三方如何應對強權競爭。

中美競爭不僅發生在兩國之間,而是多層次全方位的。南海已經成爲中美競爭的主要場所,有人甚至認爲中美在此衝突的可能性要超過臺灣海峽。目前來看,中美之間發生戰爭的概率很小,正如拜登在剛剛結束的習拜通話中重申的,美國不尋求與中國的衝突。

有人說小馬可仕鐵了心反中主要是因爲2023年2月中國海警用了軍用雷射照射前往仁愛礁的菲律賓補給船,造成菲船員短暫失明。這種說法有點牽強。不管如何,近來仁愛礁附近局勢升溫應該跟菲律賓採取 「親美抗中」有直接關係。

菲律賓實際上已成爲美國印太戰略的抓手之一,配合美方的對中政策。菲律賓在1999年將一艘舊軍艦故意擱置在仁愛礁。按中方的說法,當時菲律賓承諾要拖走的。現在在美國的鼓動下,菲律賓不但不拖走這個船舶還要加固它,企圖製造實際控制仁愛礁的事實。在中美競爭的大背景下,中方肯定不會答應。

第三者在中美競爭中「腳踏兩條船」或「兩邊下賭注」其實是不錯的應對措施,而「選邊站」風險高,加劇兩強競爭,害人不利己。

在這方面,也許菲律賓可以學學東南亞其它國家,包括南海地區其它幾個主權申索國,特別是越南,如何在兩強之間遊刃有餘。(作者爲美國巴克內爾大學政治與國際關係學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