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違規檢舉項目去年4月底限縮! 藍議員曝可怕後果

臺北市議員李明賢說,缺乏遏阻效果,就可能淪爲「類違停」現象。(李明賢提供/李奇叡臺北傳真)

《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部分條文於2021年12月修正通過,2022年4月底上路,將民衆可檢舉的交通違規以「正面表列」方式從原本的63項限縮至46項。臺北市議員李明賢調閱資料顯示,臺北市去年1至4月平均每月違停開單數高達21604件,限縮違停檢舉後單月違停告發數銳減成15877件,等同「變相消失」5727張違停罰單,缺乏遏阻效果,就可能淪爲「類違停」現象。

李明賢說,百萬網紅Cheap炎上綠委陳歐珀是「中華民國違停之父」,又讓違停爭議引發討論。《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去年4月上路後,根據他調閱臺北市交大數據,發現去年1到4月違停單月告發25134張罰單,平均每月21604張罰單,而開始實施限縮檢舉後,6月單月的違停罰單僅11479張,等於開單數銳減一半,若以5到12月來平均,單月違停罰單數15877張,平均減少約3成。

李明賢認爲,這證實「類違停」(違停不開單)現象的存在,紅黃線違規停車不得再檢舉,這是違停有所改善還是違停更誇張更嚴重?而路邊違停都是短短几分鐘、可能下車買個東西,因此民衆打電話檢舉等警方到場,違停駕駛早就離開,這樣能夠開得到罰單?即使民衆可透過110檢舉,警方也無法在第一時間趕來開單,根本沒有真正的遏阻效果,就有可能出現一堆街頭「類違停」。

李明賢表示,自己曾在議會多次質詢,要求交通局與交大提出因應策略,不能把抓違停的勤務通通塞給轄區分局,特別在警力不足的情況下,「類違停」現象根本難以解決,這都是修法出現的嚴重後遺症。

李明賢警告,平均每個月消失5千張違停罰單,這些都可能淪爲「類違停」,缺少檢舉的嚇阻效果加上警力有限,實際上的「類違停」更可能遠遠超過單月5千輛,這樣街頭豈能不塞?針對道交條例的後遺症,他會持續與市府溝通協調,更希望市府擬定一套完整計劃與策略,改善滿街「類違停」亂象。

臺北市交通大隊迴應,因應民衆檢舉交通違規項目限縮,會針對主要幹道編排勤務,提升見警率,加強違停熱點巡查取締,違規事實明確即依法舉發,對於嚴重影響交通順暢及安全的車輛立即拖吊移置。

警方指出,觀察、分析違規停車成因後,會適時偕同相關北市府交通局、停車管理工程處及交通管制工程處等單位,針對違停熱點周邊停車空間供需比例、交通工程設計等易生違停因素,共同研議因應改善作爲,以落實源頭管理,維護交通秩序與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