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響樂團是最貴的「樂器」 呂紹嘉:對團員們時常心懷感謝

呂紹嘉近一年來到北藝大開設指揮大師班,和參與學員、學校同學分享指揮心法,從交響樂團、協奏曲,到歌劇指揮如何和歌手配合,有各種「眉角」。(國家交響樂團提供)

呂紹嘉近一年來到北藝大開設指揮大師班,和參與學員、學校同學分享指揮心法,從交響樂團、協奏曲,到歌劇指揮如何和歌手配合,有各種「眉角」。(國家交響樂團提供)

呂紹嘉的教學過程,由導演陳哲賢拍攝成紀錄片,影片中也收錄呂紹嘉1988年獲國際指揮大賽的指揮片段,未來待拍攝完成,將完整播映和觀衆分享。(國家交響樂團提供)

當一名指揮帶着交響樂團在舞臺上完成一首樂曲演奏,應該懷抱什麼心情?曾拿下法國貝桑鬆、義大利佩卓地和荷蘭孔德拉辛三大指揮大賽首獎的指揮家呂紹嘉表示,他每一次演出結束後都對團員表達感激,因爲沒有他們,就無法完成演出。

呂紹嘉表示,交響樂團可說是全世界最貴的樂器,「一個樂團組成需要近百名樂手,還有不同的樂器,他們都有各自的養成背景,還有各種人事演出成本,這些種種加起來,一名指揮能夠擁有這項『樂器』,是多麼不容易的事,作爲指揮,必須心懷感激。」

呂紹嘉近一年來到北藝大開設指揮大師班,和參與學員、學校同學分享指揮心法,從交響樂團、協奏曲,到歌劇指揮如何和歌手配合,有各種「眉角」,呂紹嘉說,指揮每一場音樂會就像是一場球賽,「和音樂、和團員的互動,就像是打球一樣,沒有一場球賽是一樣的,因此也沒有一場音樂會是一模一樣。」

呂紹嘉表示,指揮交響樂曲時,指揮幾乎可拿定所有主意,但指揮協奏曲、歌劇,就要懂得和別人配合,「包括指揮的技術也要有彈性,和獨奏家、演奏家之間彼此配合。」

呂紹嘉曾擔任柏林喜歌劇院首席駐團指揮,擁有豐富的歌劇指揮經驗,他表示,年輕時很幸運因爲恩師陳秋盛給機會,讓他很早就有接觸歌劇指揮的經驗,他現在也把多年累積的心法和學子分享。

他表示,若有心耕耘歌劇指揮,要全面性地學習,不要只學單一首詠歎調、宣敘調,「要學習一整部,纔會知道這首歌放在這裡的意義,就算是指揮歌劇序曲,假如對整出歌劇都有所掌握,再回來指揮單一序曲,也會很不一樣。」這段寶貴的教學過程,由導演陳哲賢拍攝成紀錄片,影片中也收錄呂紹嘉1988年獲國際指揮大賽的指揮片段,未來待拍攝完成,將完整播映和觀衆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