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易規模下滑、簡單交易減少,中國S基金市場走向“十字路口”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趙娜 上海報道
中國私募股權二級市場交易規模出現下降。
執中發佈的《2024中國私募股權市場流動性白皮書》顯示,2023年中國私募股權二級市場全年累計交易規模740億元,共發生交易事件306起,覆蓋307只基金,是幾年來首次下降。
記者從5月30日在上海舉辦的“中國私募股權市場流動性發展論壇”瞭解到,近年GP機構將退出管理作爲頭等大事,一線S基金投資人接觸到的交易需求持續增加。2023年S市場實際交易總額下降,主要與買方的退出預期降低等有關。
“大家面對着同樣的挑戰,都想着怎麼把困難時期度過去。”一位發言嘉賓表示,S基金交易與母基金投資、項目直投都是股權投資市場的一部分,如果整個行業長期處於困境,任何參與者都難以獨善其身。
交易規模下滑背後
2023年之前,國內市場S交易連續多年保持上升態勢。
據執中此前數據,2010至2020年初國內人民幣S市場的年平均交易規模至少有46億元,總規模在488億以上。其中,2018-2019年的交易數量劇增。
截至2022年底,S市場交易額連續多年呈上升態勢。2022年S市場可獲知的交易金額突破千億元達到1021.45億元,截至當期連續三年複合增長率達73.25%;與此同時,多地政府開始成立S基金,政府資金成爲S交易的重要買方。
2023年S市場交易規模下降在很多從業者的意料之中。截至2023年三季度末,國內S市場交易規模約爲2022年全年交易額的一半。同期,監管部門表態階段性收緊IPO節奏。
再看整個更爲全景的國內私募股權行業。貝恩公司此前提出,中國私募股權市場步入換擋調整期。一方面,私募股權市場的投資活躍度延續結構性下降趨勢,跌至十年來低點。另一方面,人民幣募資額穩中有升,頭部美元基金正在探索人民幣業務,擴充募資渠道。
本報此前曾有報道,國內股權投資市場持續出清。該趨勢今年仍在持續:中基協數據顯示,截至今年4月末,我國存續私募股權、創業投資基金管理人12489 家。該數量比2021年12月末的15012家下降16.8%。
簡單交易模式不再
儘管2023年的交易金額出現下降,但S市場的前進步伐仍在持續。
總的來說,一方面,GP出於流動性考量,對S交易的熱情攀升;另一方面,參與S交易的資金方也在增多,銀行理財、保險資金、信託資金都在加大S基金佈局。
中國S基金的早期探索者主要是母基金管理人,他們將二手份額補充進配置策略,成爲其後母基金行業常態化的“PSD策略”。隨之,專業的S基金和獨立S機構開始出現,海外專業S機構也陸續進入中國市場。
從參與類型角度,近年最大的變化是國資和金融機構在S交易的參與度提升。從交易類型的角度,儘管LP主導的份額交易仍佔多數,但越來越多的GP主導型交易正在出現。
募資難和退出難的雙重壓力下,PE/VC基金管理人加速尋路多元化的退出方式。GP主導型S交易的交易流程更爲複雜、涉及的利益訴求更加多元。S交易複雜程度加大,是中國S市場走向成熟的重要標誌之一。
“簡單交易越來越少。”多位S基金人士認爲,2024年國內S基金市場交易規模仍將保持2023年水平或僅略有升高,但接續基金和重組基金將更多出現。歸根結底,優秀GP投出具有核心競爭力的項目,當買方有機會以合理價格配置這類資產,“將有更大可能穿越週期並獲得成長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