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學 | 生成式人工智能重塑教師角色

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了“培養高素質教師隊伍”和“推進教育數字化”的重要性。在當前數字技術飛速發展的背景下,生成式人工智能的應用成爲推動教育變革的核心力量。它不僅具有重塑教育體系與生態的潛力,而且正在引發教育數字化的嶄新趨勢。作爲數字技術發展的高級形態,生成式人工智能要求教師提升自身的角色素養,並激發角色創新的潛力。生成式人工智能與大數據等數字信息技術的結合,正在引發教育領域的深刻變革。在這一過程中,智能技術爲教師的專業發展提供了新的機遇,同時也讓教師面臨着角色重塑的問題。這種角色的重塑不僅將教師與智能技術緊密結合,而且爲教育數字化的發展提供了新的可能性和方向。

教師角色的現實挑戰

在傳統教育模式中,知識的呈現和傳播方式較爲單一,教師通常扮演着知識傳遞者的角色,其“知識權威”的地位極少受到挑戰。隨着生成式人工智能技術的運用,教育領域傳統的教學模式已被徹底改變。通過網絡化和數字化的手段,教育資源得以跨越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形成了一個多元化的資源庫。智能技術的應用使得學校教育、社會實踐和虛擬世界緊密相連,構建了一個無邊界的生態場域。在這個場域中,信息可以快速流動,從而實現虛擬與現實空間的有機融合。因此,現在的課堂教學已經不再侷限於傳統的教室環境,而是呈現出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新模式。這種新模式不僅提高了教育的質量和效率,也爲學生提供了更加靈活和便捷的學習方式。在生成式人工智能技術的支持下,教育的生態正在發生變化,教師能否有效地利用智能技術,以及技術是否能夠恰當地融入教學過程,都成爲衡量教師數字化角色素養的重要指標。

教師被賦予傳授知識和傳播文化的重任,這一角色使其成爲社會期待的象徵。然而,教師長期形成的角色形象和教育觀念,以及教學的慣性,不是一蹴而就的。在農業社會時期,教師被視爲道德榜樣。隨着工業時代的到來,教師的功能逐漸技術化,變成了學校生產線上標準化的一員,而學生則被塑造成統一的“規範”個體。生成式人工智能時代的到來,對教師的角色和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師需要提升自身的智能素養,實現從傳統到現代的角色轉型,以適應智能時代的教育需求。同時,學校和教育部門也需要爲教師提供支持和資源,共同推動教育事業的創新發展。教師應該成爲智能教育技術的引領者和推動者,而不是僅僅作爲傳統教學模式的維護者。在智能教育的未來場景中,“能者即爲師”將成爲師生角色的全新定位。這意味着,教師不再只是知識的傳遞者,更是學生學習過程中協同探索和創新的夥伴。現實中,許多教師難以跟上智能社會的快速變革,仍侷限在靜態的工具化教學者角色之中,在智能素養方面還有待提升,這對於培養適應未來社會發展的學生來說,無疑是一種侷限。

教師角色的重塑機理

在生成式人工智能視域中,教師的角色變得多元化和複雜化。在學生學習過程中,教師不再是傳統意義上的知識傳遞者,而是引導者。他們需要在與智能技術的互動中,重新思考教育的本質和目標,創新性地引領智能技術在教育和教學中的應用。在萬物互聯的智能社會中,生成式人工智能正在重塑社會場域的面貌。這種先進的技術不僅改變了我們的生活方式,還極大地影響了教育領域。生成式人工智能通過分析大量數據、創新內容,爲教育帶來了前所未有的個性化學習機會,使得每個學生都能獲得適合自己的學習內容。教師需要在與智能技術的互動中不斷重塑自己的角色,以適應未來智能社會的發展需求。通過融合智能技術與教育教學,教師可以爲學生提供更加個性化的學習體驗。

在智能技術的引領下,教育領域經歷了深刻的變革,不僅教育形式和內容有了多維的發展,教育的時間和空間也經歷了全新的生態重構。然而,無論技術如何演變,教育的核心目標和真諦始終不變。生成式人工智能的核心在於精密的程序化設計與大數據算法模型,但在應用過程中,偏見和鴻溝、黑箱問題、算法簡化等風險也隨之而來。這些問題可能導致學生的同質化,甚至最終讓教育受到算法的控制。因此,教師應迴歸教育的本質,將“教人成人”作爲教師角色重塑的邏輯起點與價值追求,避免陷入單純“規格化”“技術化”的教學角色。教師在智能教育時代應扮演更爲複雜和多元的角色,他們需要在與生成式人工智能的互動中,保持對教育本質的深刻理解和對人性的尊重。教師應該利用智能技術提供的學生數據分析,更好地瞭解學生的需求和特點,從而在教學方法和內容選擇上作出個性化的調整。同時,教師應引導學生理解和批判地接受智能技術帶來的信息,培養他們的批判性思維能力,使他們能夠在這個信息爆炸的時代篩選和處理信息,發展獨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維能力。

在當前的教育領域,生成式人工智能和其他前沿信息技術的融合正在催生一場教育模式的革新。這種融合創造了一個新型的教育生態,其核心是由生成式人工智能、教師以及學生構成的互動網絡。人機協作的“智慧共創”模式要求教師和智能機器各自發揮其獨特優勢,共同推動教育從傳統的智能階段向更加智慧的階段轉變,從而激發教育的創新潛力。在這個新型教育場域中,教師的角色遠不止於知識的傳遞者,他們更像是學生的智慧啓迪者和成長引路人。教師作爲智能技術的運用者,要理性地評估智能技術所賦予的教育優勢和價值,在與技術的互動中展現自身的人文關懷、智慧及創造力,同時對技術可能帶來的風險保持警惕。

教師角色的重塑路徑

在教育領域,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出現對教師的角色和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師需要提升自身的數字能力,理解和運用生成式人工智能的技術,以便能夠把握個性化的學習機會,併爲學生提供個性化的教學支持。爲了適應這一變化,教師需要掌握生成式人工智能的核心技能,包括數據分析、算法理解和機器學習等。這些技能將使教師能夠更好地利用智能工具來設計個性化的教學方案,爲學生提供定製化的學習體驗。同時,教師也應成爲智能教育環境中的引導者和決策者,利用自己的專業知識和教育經驗來指導學生,並確保技術的應用能夠促進學生的全面成長。此外,教師還應關注生成式人工智能可能帶來的挑戰,如隱私保護、算法偏見和教育資源的不平等分配等問題,並積極尋找解決方案,以確保教育公平和質量。

在不久的將來,學校教育將邁向一個充滿活力、和諧共生且不斷創新的發展新階段,生成式人工智能、教師和學生將共同扮演關鍵角色。爲此,教師必須對生成式人工智能有深刻的理解,並主動推進其與教育的有機結合。在智能化的教育生態中,教師需不斷提升自身素質,掌握利用智能技術進行教學和學習的方法。這不僅要求教師成爲智能教育應用的積極探索者和創新者,還要求他們引領教育技術的發展趨勢。這一過程不僅強化了教育的根本目的——培養全面發展的人才,而且爲教育的未來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在這個新的教育模式中,教師需要成爲智能教育應用的積極探索者和創新者。他們應該主動學習和掌握新的智能教育技術,將其應用到教學實踐中,以提高教學效果和學生的學習體驗。同時,教師還應該通過研究和實踐,不斷探索和創新教學方法,以適應學生的個性化需求和智能時代的要求。

在智能社會的浪潮下,教師的角色正在經歷一場革命。生成式人工智能並不是要取代教師,而是作爲強大的工具,支持和增強教師的能力,實現人機共生的新型教育模式。教師必須不斷推動自身的角色創新,積極促進教育體系的數字化和智能化轉型。這不僅是爲了應對智能技術可能帶來的社會風險,更是爲了把握住這些技術帶來的機遇,使之服務於教育的本質目標。教師在生成式人工智能時代的使命是雙重的:既要成爲智能技術的倡導者和實踐者,又要保持教育的本質,確保技術的發展與學生的全面成長相輔相成,走向更加智能、更加人性化、更加高效的教育未來。

(作者系河北師範大學教師教育學院副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