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定存瘋搶高股息ETF 高通膨成推手

國泰臺大產學合作計劃協同主持人徐之強。(王英豪攝)

今年以來多檔高股息ETF募資廣受歡迎,「00940」更是近1周討論度最高的話題,1萬元親民入手價格,不僅吸引退休族涌入申購,連投資小白也來蹭熱度,部分股民解除百萬定存來搶購,種種奇特社會景象,「高通膨」是最大推手,銀行裡的存款利息比不上物價上漲速度,資金纔會涌入以月月配爲號召的ETF。

目前銀行一年期定存約1.5%,主計總處最新公佈的2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卻高達3.08%,換算下來,實質利率可能負1.5%,更簡單來說,當前「實質利率是負數」,錢存銀行愈放愈沒有價值。

對仰賴利息收入爲生活來源的退休族來說,實質利率是負數,等於表面有存款利息,但都被通膨吃掉,實質資產縮水下,當然會想追求高股息的金融產品。

不過,高股息也不是穩賺不賠,股市本來就有漲有跌,投資人享有較高報酬,也得承擔較高風險;尤其當前臺股指數近2萬點,若本益比提高,殖利率就可能往下走,當平均殖利率降到4%,與無風險的定存利率僅相差2個百分點時,退休族可能就不想承擔風險存股,資金再度轉回定存,這個市場機制會自己尋求平衡點。

當前臺股殖利率與全球主要股市相比,仍具競爭力,月配的高股息ETF較適合退休族羣,因爲月配的機制,可以讓他們支付每個月的開銷支出,包括手機、水電、瓦斯、管理費等固定開銷,這個月可預知下個月有多少資金入帳,生活開銷做好規畫,不用傷腦筋得賣多少零股才能支應,有些ETF固定1月、7月配息,對生活所需的運用,都不及月月配來得彈性與方便。

高股息ETF進入門檻低,月配的特性其實不適合有工作的年輕人,因爲固定月薪就扮演月月配的角色,建議年輕上班族不妨定期定額、投資市值型的ETF或有潛力的個股。

全球AI熱潮,臺灣今年經濟成長率可望突破3%,不過,政府擬於4月調漲電價,今年CPI仍可能再度突破2%通膨警戒,即自2021年以來通膨壓力一直存在,有鑑於聯準會今年降息步調可能和緩,我國央行將按兵不動,維持現有利率不變。

值得注意的是,近來臺股大盤指數一度飆破2萬點大關,有學術研究發現,股價指數不但有助預測未來經濟成長表現,對於未來的通膨也是一個預測因子,簡言之,股市愈熱,未來可能墊高通膨走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