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鏡烏克蘭 學者籲精進後備動員

國策研究院2日舉辦「強權政治下的烏克蘭與臺灣」座談會,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範世平(右起)、國策研究院執行長郭育仁、國策研究院院長田弘茂、國策研究院副院長魏百穀、國策研究院資深顧問陳文甲等一同出席。(杜宜諳攝)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引起國內高度關注。部分戰略學者昨指出,國軍應從這場戰爭中汲取經驗,尤其是精進戰時後備動員;國防部則表示,有關動員時機、後備部隊編組、訓練,以及整體動員戰力的發揮,都會納入精進後備動員整體研析的參考。

國策研究院昨舉辦「強權政治下的烏克蘭與臺灣」座談會。國防大學中共軍事事務研究所所長馬振坤錶示,烏國政府在俄軍發動攻擊當天才發佈全國總動員令,時機過慢,已來不及動員後備軍人、預備役人員與車輛、徵募民兵,以及對後備部隊配發武器及實施相關訓練等,影響後備戰力。

他指出,國軍後備動員體制完備,但除了必須落實動員機制外,政府更須明確律定發佈動員令的時機,讓軍、政相關部門有充分時間進行人員、物資動員,及實施相關戰鬥及武器訓練。

馬振坤說,國防部去年成立「全民防衛動員署」,改革後備軍人教召制度,改善後備部隊武器裝備,致力提升後備部隊戰力,即是着眼於常備部隊雖然具正規戰力,能夠執行灘岸殲敵及地面機動作戰任務,但是各戰區基本防禦作戰仍需仰賴各地後備旅及數量龐大之後備軍人投入戰鬥。

臺灣智庫諮詢委員董立文則說,從這次烏克蘭的經驗來看,臺灣應及早規畫戒嚴下的戰時體制,包括對內如何處理擾亂軍心國民士氣的人?後勤動員體制怎麼運作?另需設想如何對接國際支援,包含國際援助臺灣的物資、金錢,乃至於國際志願軍參戰。

對於戰略專家的看法,國防部全動署處長俞文鎮少將說,全世界都在關注俄烏軍事衝突,對於烏克蘭全民皆兵,爲了守土責任都義無反顧上戰場,全動署會持續關注。

他表示,國軍現在朝後備動員合一,常後部隊一體,以及跨部會合作等方向推動,也會持續推動後備動員改革工作。

也有退役將領表示,後備動員徵召應該是開戰前就要做,但烏克蘭在戰爭前似未發動員令,唯戰事開打後,烏國人民抗敵意志堅強,全民皆兵,彌補了這項缺失,但所謂全民抗敵,不是給武器、給了槍就會用,還是需要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