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碼》民衆黨拋單一召委制想改革? 盤算的是這個「小心機 」
韓國瑜(左)、游錫堃(右)藍綠陣營爭立院龍頭,民衆黨主席柯文哲(中)的意向成爲關鍵。(合成圖/示意圖/資料照)
新一屆國會即將開議,就任後第一戰就是立法院正副院長改選;掌握「關鍵少數」的民衆黨,在提出4項國會改革訴求後,再加碼「委員會單一召委制」,要求藍綠兩大黨都應正視並明確表態。其實,拋出單一召委制,根本談不上國會改革,只不過是新國會三黨不過半的政治角力戰,只有短視的政治權謀不見永續的改革理念。
民衆黨準立委黃國昌主張,透過修正《立法院各委員會組織法》,將現行的委員會雙召委制,改爲單一召委制,如此才能重塑「委員會中心主義」。可以說,「委員會中心主義」一直是國會改革的重點,希望在法案審查的過程中,委員會擁有充分與完整的擱置權與修正權,且委員會初審的結果到院會完成二、三讀,都能受到高度尊重,
依立法院職權行使法規定,只要各委員會議決不須黨團協商的議案,得經院會同意,不須討論,直接依審查意見處理。至於爭議性較大的法案,因爲立委跑攤很忙,現在委員會基本上就是開半天會,所以委員會動輒保留條文,把委員會權力「上繳」黨團協商,這纔是「自我矮化」的關鍵,強化「委員會中心主義」的重點不該畫錯,建立調查權與聽證制度之外,更應規定,保留條文達一定比例的議案,也應退回重付委員會審查。
立法院隨着席次減半,委員會員額也改成13-15席,召委由3席改爲雙召委,之後也一直有改成單一召委的呼聲,但都是多數黨支持、少數黨反對,如同正副院長投票是否亮票,過去多是國民黨持反對立場,現在則列爲國會改革的重點,朝野浮動式改革,會隨時空環境轉變,但「政黨利益中心主義」不變。
雙召委制最大的好處,就是執政黨跟在野黨都能得到一席,不致於一黨壟斷、贏者全拿,如此排審議案能夠更加多元,兼顧各方利益,實務上對在野黨來說是相對有利的。以第11屆立法院生態,如果改成單一召委,在野的藍白只要合就可完全掌握8個委員會的法案,但如果回到第7、8、9、10屆的國會,卻分別是國民黨和民進黨完全執政,等於過去的經驗乎是總統與國會多數黨是同一政黨,如果是單一召委制,那執政黨更可爲所欲爲,在野黨就直接打包了。
民衆黨用手中8票「換」單一召委制其實無關改革,只是延續小黨關鍵力量的政治操作罷了,旨在避免在立院龍頭改選後,變淪爲民進黨團總召柯建銘口中的8張「廢票」。以現行的制度,藍綠各擁半壁江山,各委員會一黨一席,民衆黨毫無置喙的餘地,只在一旁玩沙了;但如改成單一召委制,又可延續立院龍頭之爭,再玩一桃殺雙士,藍綠要爭召委都要看白營的臉色,甚至還可以分個委員會,爭到一畝田來耕耘,讓自己的價值極大化,避免被邊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