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玫瑰疹、腸套疊 林隆煌登國際期刊

林隆煌至今執業45年,仍秉持初心對待病患。(國泰醫院提供/鄭鬱蓁臺北傳真)

國泰綜合醫院小兒科主任級醫師林隆煌,至今執業45年,仍秉持初心對待病患,無論病情輕重,皆是視病如親,不僅每天都會騰出時間兩度探視病人,即使休假日,週末也會親自到醫院病房,看看小病患病情恢復沒,即使面對如今少子化,病患減少,他的耐心從來不減,他認爲,「不管是病人、或是家屬,看到醫生來,其實都會安心許多」。

林隆煌說,40年前臺灣戰後嬰兒潮,當時一年出生最高紀錄是40萬人,小兒科非常熱門,他在馬偕醫院實習時,覺得兒科是「會痊癒」的科別,相較於內科門診多爲控制病情,不管是肺炎、腸胃炎等,小朋友都能痊癒並健康的長大,讓他特別有成就感。

多年看病經驗也累積了林隆煌研究的量能。常發生在出生6個月~2歲之間的玫瑰疹,會先高燒3~5天,直到皮膚出現疹子,才能確診是玫瑰疹。而發燒期間,多會進行血液、尿液檢查,常可發現尿液白血球不正常出現,會被許多醫師誤以爲是泌尿道感染,開立抗生素,直到5天后出疹才知道根本不是,等於藥都白吃,還會衍生抗生素抗藥性。

林隆煌將臨牀問題整理爲「嬰兒玫瑰疹伴隨膿尿與泌尿道感染鑑別診斷」,2013年時登上日本兒科國際期刊,成爲全世界第一篇玫瑰疹的研究。

另外,林隆煌更發現,被新生兒父母視爲大魔王的「腸套疊」,會導致幼兒急性腹痛、反覆嘔吐且哭鬧不休,過去都認爲原因不明,後來國外研究認爲與感染有關,他透過一對雙胞胎女嬰陸續住院,爲其採檢喉嚨和糞便檢體後發現,兩人都在1~2周前感染過腺病毒,他以「雙胞胎女嬰感染腺病毒同時併發腸套疊」爲題,證實腸套疊和腺病毒有關,因此登上2019年英國的醫學期刊,也是臺灣第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