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神秘劉少康辦公室突然解散之謎

1991年,駐巴拉圭大使王升夫婦,卸任後搭機返國。(本報資料照片)

口述歷史第17期:戰後臺灣政治史專號(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

爲什麼劉少康辦公室會在1983年解散?因爲階段性任務完成,該做的都做了,大陸探親、報禁、黨禁的計劃。就好像一個父親,把兒子培養到國外留學回來,爸爸的任務完成了,孫子我就不用管了。

化公在總政戰部做了很多有意義的事情,譬如軍公教福利中心、副食供應站、五指山國軍示範公墓、國軍眷屬住宅合作社、黎明文化公司、中華電視公司、中央廣播電臺、遠朋班、高爾夫球場,都是有意義的事。別人眼紅他做了這麼多事情,批評他做了不該做的,是個麻煩的人,所以讓他離開臺灣好了,這是劉少康辦公室解散的一個說法。

此外,習仲勳是大陸「擒王小組」召集人,他看化公先生做了很多事情,認定:「將來蔣經國的接班人肯定是化公。」故意打擊化公,造很多謠,說王升製造白色恐怖、竄位、功高震主,習仲勳把這些新聞發佈到海外去,海外內銷到臺灣來,部分人士就整理起來,故意製造謠言,嫁禍給化公。

學界人士發表對化公的評論,那是學術研究,我不批評任何人。但是我必須本於事實,澄清外界對化公的誤解。有人說劉少康辦公室是小中常會、太上中央黨部,這種說法完全是假的,不應該這樣造謠。劉少康辦公室是個研究單位,從蔣彥士呈給經國先生的公文就可以獲得證明,公文內容提到,劉少康辦公室做了專題研究,如何勸說共產黨放棄共產主義、實行三民主義,工作人員拿毛筆把公文寫好,呈報蔣彥士,蔣彥士呈報經國先生,經國先生同意後,交蔣彥士送中常會討論,那時國民黨中常會權力大得很,每個禮拜三開中常會,覈定後送行政院,禮拜四開行政院院會,院會通過後執行。

如果化公有意思透過劉少康辦公室奪取權力、擴張權力,他應該用自己的人馬,找總政戰部的人進去劉少康辦公室,而不是成立一個臨時編組,邀請外交部、調查局、安全局等其他單位推薦人進來。之所以會有這些謠言,是因爲化公管事管太多,即所謂「棒打出頭鳥」。其實劉少康辦公室提出的建議,經蔣彥士、孫運璇開會協調,做成結論,經國先生作最後定奪權。換言之,我們是集體領導,劉少康辦公室的化公角色像是幕僚一樣,凡事要長官通過,沒有什麼權勢,他沒有能耐當威權的代表。

當初我們推行莒光日,是因爲部隊輔導長沒什麼學問,小兵對政治課沒興趣;化公了不起,他說研究一下,花錢不多,跟教育部合作,在中華電視臺推出莒光日電視教學,也就是現在熱門的「遠距教學」,請一位專家學者來演講,每個禮拜四上午,部隊統一收看莒光日,還有育樂節目,阿兵哥可以唱唱歌,當天還加菜,舉辦慶生會。莒光日效果很好,全國軍隊都聽得到,官兵都覺得很好。當年各行政機關禮拜一開週會,請專家演講,沒什麼話講就散會,沒什麼意義。有人提議,國防部莒光日做得很好,可以推行到行政機關,就由中央黨部研究,給行政院長孫運璇報告,孫運璇那天到國防部來看,我在旁作陪,孫運璇看了覺得很好,既然很好,我們是不是全國來實施?問題出在有些人討厭這事,不贊成這個東西,社會賢達反對,認爲禮拜一不需要做莒光日,他們就是意見不同的異議分子,討厭我們這樣做。孫運璇自己同意的,他們嫁禍給孫運璇,說他反對,故意挑撥。(四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