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省成本兼顧環境 中山大創新整治技術

國立中山大學環境工程研究所開發土壤和地下水污染處理綠色整治技術,讓相關業者整治成本降低至少5成,避免產生2次污染,該技術已成功應用在半導體科技大廠綠色整治,覆育活化污染土地。(國立中山大學提供/袁庭堯高雄傳真)

國立中山大學環境工程研究所開發土壤和地下水污染處理綠色整治技術,讓業者整治成本降低至少5成,避免產生2次污染,還能兼顧友善環境。該技術已成功應用在半導體科技大廠綠色整治,覆育活化污染土地。

中山環境工程研究所講座教授高志明表示,土水污染分重金屬污染、石油碳氫化合物等油品污染、含氯有機溶劑污染(乾洗業、製造業、金屬表面處理業)三大類,業者須按法規整治,但要成功覆育難度高。

高志明強調,污染場址整治覆育工作首先必須完成精準污染調查,掌握污染物特性、程度和範圍,再選擇適當整治工法。研究團隊以生物整治、被動系統、現地處理及節能減碳概念進行污染改善,無2次污染問題,價格具競爭力,成本較國外相同技術可降低5成以上,更能針對土水場址的地質條件、水文環境客製化處理,並做到實場化、模組化及自動化。

面對重金屬污染,團隊開發植物萃取可溶出重金屬的綠色螯合劑;針對油品污染,團隊開發加速土壤地下水中微生物生長的基質和藥劑,透過微生物分解油品,並利用冷凍乾燥技術將微生物製成易輸送的菌粉,使微生物易於保存並使其壽命顯著提升。

針對含氯有機溶劑污染,團隊開發「可做爲替代碳源的基質」爲生物整治藥劑的核心,令其可被微生物利用、強化可分解污染物質的微生物增生。

高志明認爲,成本降低可提高業者解決污染問題的意願,加速環境覆育、土地活化再利用,友善周邊環境,免揹負污染場址惡名,更能達到民衆、企業及政府3贏。去年團隊也與環保科技業者合作研發生物整治藥劑,協助工程顧問業者與國內半導體科技大廠綠色整治,成效獲業者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