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馬獎國片獲獎少 龍應臺:評審大義滅親、應給掌聲

記者陳佳雯臺北報導

金馬獎落幕,國片獲獎少,讓許多支持國片的民衆感到失望。文化部龍應臺26日於教育委員會表示,金馬獎是全華文社會電影標竿評審大義滅親、樹立專業權威」,讓金馬獎成爲臺灣寶貝,應該要給金馬獎和評審掌聲,維持專業的最高標準

▲文化部長龍應臺。

被問到金馬獎議題時,龍應臺說,社會各界若愛臺灣電影,就應該給多一點空間,只要入圍就代表得獎,沒得獎「不是慘敗」,這次能夠藉由金馬獎把全華人世界的電影聚集到臺灣,讓人看到臺灣的創作力量最大。

對於有立委主張停辦金馬獎,龍應臺強調,金馬獎是臺灣最重要的招牌之一,應該「不要急,慢慢來!」金馬獎可說是華文世界的燈塔,不能因爲臺灣得獎不多就要把燈塔拆下來。

龍應臺也說,藉由這次參與,她反而覺得應該給金馬獎和評審更多的掌聲,因爲金馬獎已建立獨立性與最高專業標準,是華文電影的標竿,且能「大義滅親」,樹立的專業權威讓金馬獎成爲臺灣的寶貝;另外,臺灣的新電影在這次金馬獎中出線,也讓香港大陸電影圈驚豔。

龍應臺最後說,文化部已有全球佈局行動方案,除了培育人才與新電影,還要鼓勵臺灣國片進入海外市場,未來將協助電影業者舉辦區域型的影視活動,提高臺灣市場的國際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