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門有事 臺澎何處安全

臺灣大選結果出爐,海內外觀察家們對兩岸關係發展多表悲觀。隨着ECFA部分項目中止、諾魯斷交、M503航道調整、暫停旅行團赴陸、金廈海事爭端、大陸海警登船臨檢、海監船進入金門水域。兩岸一系列「刺激、反應、再刺激、再反應」連鎖效應推波助瀾,預示臺海安全正進入不穩定的動盪期。

兩岸近年互疑強壓互信,敵意消蝕善意;此次在相隔僅五公里的金廈海域,先是臺方海巡署追緝造成陸船翻覆,兩位漁工溺斃;接續是大陸海警局登臺灣觀光船臨檢,海監船闖進禁限制水域,以行動否定臺灣主權和管轄權。雙方不僅官方隔空喊話,網民也激烈互嗆。臺方強調對越界船舶執法有據,陸方則指廈金海域屬傳統漁場,不存在禁限制水域。海事事件一度成爲微博要聞頭條熱搜,有網民怒火沸騰要求「血債血還」;臺灣也有民衆主張無需示弱,呼籲「加倍奉還」臨檢陸船。相較於煙硝味甚濃的民粹聲浪,兩岸官方顯然仍保有幾分的剋制和冷靜。

其實,相對於臺北和北京的敵意螺旋升級,金廈友好情誼可謂別樹一幟。金廈民衆多有親屬關係,大陸對金門供水多年,小三通行之有年,兩岸海巡與海警每年舉行聯合海上搜救演習;雙方一九九○年還簽署金門協議,同意以務實人道方式擱置分歧、解決爭端,這項協議還曾爲兩岸兩會協商機制的建立奠定基礎。

星火可以燎原,蝴蝶效應也應慎防。我方釋放生還船員和對罹難者家屬提供人道協助後,事態雖未立即緩解,但危機處理着力點也隱約浮現。

眼前必須立即應處事項,應是授權金門縣及紅十字會代表出面協商。金門與廈門和福建的長期友好關係,遠優於陸委會和海基會;基於多年的合作互動,金廈雙方顯然有針對此次海事事件協商處理的利基。在傳統友誼和善意,甚至是在金門認同九二共識的基礎上,兩方可以跨越許多先期障礙,容易找到彼此認同的最大公約數處理方案。本着人道精神,向罹難者致哀,納入雙方人員,組成聯合調查小組,以客觀、科學、公正態度釐清事實真相,則是接續充分必要作爲。

接續,決策當局應該省思事件的起因與深刻意涵。兩岸過往曾發生閩平漁事件、外島守軍防護射殺對岸漁民、小金門火砲誤射廈門事件,以當時的兩岸氛圍,何以都能大事化小?現今,全臺各級政府與大陸之間關係,當屬金門與對岸友誼合作最爲友好。然而,既有如此密切友好關係,兩方海巡與海警都能在金廈狹窄海域因執法行爲衍發驚動海內外事件,這無疑已經敲響了臺海安全的警鐘。如果金門海域能夠「有事」,臺澎金馬何處安全?如果海巡的執法行動能「出事」,那麼在其他政策領域豈能安然自若?更重要的問題是:我們是否有良好適切的危機管理機制和準備?

兩岸無小事,臺灣孤懸西太平洋,遠離美歐,大陸卻僅一水之隔。常聞遠親不如近鄰,臺灣卻舍與我們同文同種的近親,擁抱自我優先、言行不定的遠鄰。正如戰略家告誡世人的常識:國家目標、手段(資源)、方法如果失衡,安全風險自然陡升。

面對各種安全風險、威脅挑戰與進步發展,臺灣需要仁愛百姓蒼生、識見兼具、智勇雙全的領導人。我們能有這種預期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