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24家A股上市公司“鎖定”退市

長江商報奔騰新聞記者李璟

2023年年報披露正式收官,而隨着新“國九條”及其“1+N”配套政策舉措的相繼落地,一批A股上市公司的問題集中凸顯。

長江商報奔騰新聞記者注意到,節後首個工作日5月6日早盤,ST股迎來跌停潮,板塊內近60只個股跌停。其中,ST聆達、ST銀江等6只創業板股跌停,ST陽光、ST美吉等50多股跌停。

同花順iFind數據,5月6日,至少有40家上市公司變更其股票簡稱。此前4月30日,超過45家公司集中宣佈停牌,提示被實施退市風險警示或其他風險警示,因各種風險問題將被“披星戴帽”。

4月12日,國務院印發《關於加強監管防範風險推動資本市場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意見》。這是繼2004年、2014年兩個“國九條”之後,又時隔10年再次出臺的資本市場指導性文件。同日,中國證監會發布一批配套政策性文件,各交易所也就一批具體業務規則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

其中,證監會《關於嚴格執行退市制度的意見》(簡稱《退市意見》)着眼於提升存量上市公司整體質量,通過嚴格退市標準,加大對“殭屍空殼”和“害羣之馬”出清力度,削減“殼”資源價值;同時,拓寬多元退出渠道,加強退市公司投資者保護。這是在2020年退市改革的基礎上進行修訂,進一步突出對財務造假、內控失效等亂象的威懾力度,完善對違法違規行爲的全方位立體化打擊體系,被業內稱爲“最嚴”退市新規。

截至4月30日,A股共有5355家披露2023年度報告。其中,有多家上市公司因財務不達標或被出具無法表示意見的審計報告等問題,觸及退市“紅線”。

4月30日,滬深交易所正式發佈修訂後的《股票上市規則》。長江商報奔騰新聞記者注意到,股票上市規則中對退市標準的修訂,進一步突出對財務造假、內控失效等亂象的威懾力度,完善對違法違規行爲的全方位立體化打擊體系。

在已披露2023年年報的上市公司中,有207家被審計機構出具非標審計意見的公司。其中,有29家被出具無法表示意見審計報告,84家被出具保留意見審計報告,94家被出具帶強調事項段的無保留意見審計報告。

而隨着退市新規持續顯現,今年截至目前,A股已有9家公司完成退市,還有15家公司拉響了退市警報,形成交易類、財務類、重大違法類等多元化退市標準並重格局。這意味着,今年24家公司將“出局”。

值得一提的是,公司退市後的投資者保護問題,同樣備受市場關注。長江商報奔騰新聞記者瞭解到,上市公司退市後,主體依然存在,責任還要承擔,投資者保護不因退市而改變,堅決杜絕“金蟬脫殼”“一退了之”。

滬深交易所也指出,後續將切實擔負起退市實施主體責任,認真履行好退市決策、信息披露監督、交易監控等重要職責,加大退市監管力度,推動加快形成應退盡退、及時出清的常態化退市格局。同時,監管部門還將強化對違規公司退市前後行政、刑事和民事等立體追責力度,加大保護投資者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