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大尺度影片都爆了

犀牛娛樂原創

文|南如珉 編輯|樸芳

暑期檔已經過去了,但依然有些意難平,今年這波下滑確實有些超出預期。

至於下滑的原因,已經說了太多,基本整個假期都在不停的重複。能否從中吸取教訓,纔是行業裡真正需要總結的。當然,即便在如此冰冷的暑期檔中,依然還會有一些亮眼的影片、亮眼的數據出現,而這些電影幾乎都有一個共同的特徵——大尺度的內容。

大尺度電影的勝利

今年全年已經過去了三分之二,從春節檔、五一檔,再到如今的國慶檔,其實真正能夠被觀衆記住、具備社會影響力傳播力的電影屈指可數。其中今年3月份冷檔期上映的《周處除三害》肯定是榜上有名的,即便它不是那種10億+甚至幾十億的大爆款,但就整個輿論影響力來說,依然是今年第一梯隊的項目。

然後再結合今年暑期檔的整個表現,僅有三部黑馬《默殺》、《異形:奪命艦》以及《重生》,這幾部電影都有着共同的特點:在不踩紅線的前提下,儘可能在內容上做到了大尺度。在如今電影審查日漸成熟之際,如果在從中尋求到一絲縫隙,市場端可能就會有立竿見影的反饋。

先看《周處除三害》,這種標準的犯罪類型電影,外加反邪教的選題,本身就非常新穎,做到了讓觀衆眼前一亮。尤其是結尾經典的屠殺,這種尺度的突破會完全破圈,一旦形成話題,一些增量觀衆會進場。總之,放在當下的內地市場中,《周處除三害》立馬就會顯得很特別,是觀衆從未看到過的類型。影片至今被人津津樂道,形成了規模龐大的出圈效應,就是因爲新穎的題材和元素,跟內地電影是截然不同的。

柯汶利的新片《默殺》斬獲13.5億的票房,穩坐暑期檔亞軍的位置。平心而論,影片的品質相對一般,豆瓣僅拿到6.1分,但影片的選題、話題和尺度的完美配合,讓影片能夠輕易的出圈,成爲暑期檔與衆不同的存在,是影片能夠長線輸出的重點。這也再次給行業警示:類型差異化是一定要堅持去做的。

好萊塢科幻驚悚《異形:奪命艦》則是一個鮮明的案例,影片成爲今年好萊塢電影最大黑馬,也成功拿到了暑期檔季軍位置。將一部“鬼怪屋”類型放在了一個外太空的太空艙裡,這種封閉空間的屠殺一定會激起觀衆的興趣。很顯然這並非大的商業片,完全是靠着大尺度完成出圈,這種引進片自身的選題和創意優勢是我們不具備的。

馬浴柯導演的新片《重生》也能稱得上爲小黑馬了,4億+的體量看似平平,但足以戰勝《解密》、《逆行人生》等頭部種子,最終將拿到暑期檔TOP5的位置。這種具備一定尺度的犯罪電影,始終擁有着穩固的受衆,尤其是當主流類型受挫時,它還能完成分流,承擔一定的大衆娛樂作用。

就暑期檔來看,整個假期也就這3部脫穎而出,甚至是超出了預期,成爲暑期檔最後的尊嚴,但它們畢竟不是主流類型的大商業片,因此只能是輔助的身份。反倒那些所謂的大商業片,那些表面看似穩定的大片,那些強陣容、大IP,都相繼被觀衆所拋棄。

可以看出,並非以上這些電影品質高人一等,而是它們相對如今太過於中庸、太過追求平穩的國產電影們,有着很大的區別,這些電影始終在尋求一些尺度上的突破,可能在類型上、選題上、元素上,總之要創新,要讓觀衆看到不一樣的東西,區別於那些傳統意義的商業片們。當每個人都固步自封,稍微往前邁一步就會是勝利者。

國產電影過於保守

《默殺》、《異形:奪命艦》、《重生》這些都是非常開放的選題類型、相對放開的內容尺度,對比之下,目前國產電影確實過於保守了,這種保守不是說審查層面的保守,不是說非得去挑戰審查的上限,而是創作端不願離開舒適區,不願去類型化、多元化。

如今行業確實在爲內容而發愁,爲選題而發愁,尤其是當市場下行階段,創作端會更加保守,這些保守的理念,導致了目前的國產電影幾乎是清一色的娛樂電影、主旋律電影,沒有差異化可言,讓這個靠內容、靠創意生存的行業,變得舉步維艱。

其實不論是《周處除三害》還是《異形:奪命艦》,都成功告訴了我們市場的奧秘,也告訴了我們如何在審查範圍內做出大尺度的內容,這些纔是創作者的智慧,是創作者需要破局和思考的東西,而不是一味的去做那些停滯不前、毫無特色的項目。

目前國產電影的主流類型,甚至只有那麼兩三類,內容和創意沒有突破,這可能也是觀衆不再支持暑期檔電影的原因之一。這些類型已經開始慢慢停滯不前,尤其是缺乏大的突破之後,觀衆就會認爲這些選題過於求穩,沒有走進影院的必要性。

因此,必須堅持類型的拓寬、堅持讓影片的題材更加豐富,每種類型都應該有它的立足之地,而不是清一色做一種類型。當然想要改觀也是存在難度,不論是資方還是創作團隊,都將更多的精力和財力投入到了主流的類型,當每個人都求穩時,纔是最不穩的時候。

客觀講,《周處除三害》屬於臺灣引進片,《異形:奪命艦》屬於好萊塢大片,這種級別的尺度,跟內地電影的尺度確實有一定的差異,期待更多國產電影,能夠跳出舒適區,在類型、選題、內容上能夠看齊這兩部。當主流類型不再進步時,可能適當的放開尺度,會是接下來市場增量的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