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入伏!新中式養生“三伏貼”得這樣貼
四川在線記者 魏馮
7月15日正式入伏,一年中最熱的三伏天來啦。
“三伏貼”是一種中醫傳統外治療法,用溫性中藥外敷特定穴位,通過藥物刺激鼓舞人體陽氣,增強小兒衛外功能,提高抵抗力,達到祛除和預防某些疾病的目的。
那麼,“三伏貼”怎麼貼?有哪些講究?
成都市婦女兒童中心醫院中醫科主治醫師曾傳介紹,中醫說“上工治未病”,是指還沒有發病時,提前做好預防。接受“三伏貼”治療就是上工手段,在調理體質的同時,還可以預防和治療慢性反覆發作性疾病。曾傳介紹,“三伏貼”適應病症包括幾個方面,
一是呼吸系統相關疾病,如反覆呼吸道感染(支原體感染)、慢性咳嗽、哮喘、慢性鼻炎、複發性扁桃體炎、肺炎恢復期等。
二是消化系統相關疾病,長期厭食、慢性腹瀉、消化不良、功能性腹痛等。
三是婦產科相關疾病,如月經不調(月經過少、月經後期、痛經、閉經)、卵巢功能低下、婦人腹痛、慢性盆腔炎、產後頭身疼痛、產後虛證、坐月傷風、更年期綜合徵等。
四是其他系統疾病,如免疫功能低下、陽虛體質(畏寒,四肢冰涼)、氣虛體質(汗多、易疲勞)、遺尿、其他亞健康狀態等。
“三伏貼”的時間很有講究。成都市第八人民醫院康復醫學科主任盧家春說,初伏灸在7月15日—7月24日,此時陽氣開始上升,人體毛孔逐漸打開。
初伏貼敷的主要目的是爲接下來的中伏和末伏打下基礎,通過貼敷來啓動身體的陽氣,增強機體的抗病能力,爲冬病夏治做準備。
中伏灸在7月25日—8月13日,利用自然界的高溫和人體的陽氣,加強藥物的滲透力和療效。中伏貼敷的主要目的是進一步強化初伏的效果,通過加強穴位的刺激,達到溫陽散寒、調和氣血、疏通經絡的目的。
末伏灸在8月14日—8月23日,鞏固和加強前兩個階段的治療效果。末伏貼敷的主要目的是收尾,通過最後一次的穴位貼敷,幫助身體鞏固陽氣,提高機體的免疫力和抵抗力,爲冬季的到來做好充分的準備。
“三伏貼”也不是一貼了之。曾傳建議,成人貼“三伏貼”時,穿後面帶拉鍊或鈕釦上下分體的深色衣服,部分體質敷貼局部可能有紅腫、水皰等過敏反應,如起水皰,應注意保護創面,避免感染,必要時要去醫院就診,及時處理或擦燙傷軟膏。若爲瘢痕體質或無法接受請提前告知醫生。敷貼當天禁食生冷、油膩、辛燥食物以及海鮮、魚、蝦與牛羊肉等易致敏食物,貼藥當日不洗澡、游泳或進行劇烈活動。
兩名醫生提醒,雖然三伏貼適合的範圍廣,以下人羣是不能貼的:6月以下嬰兒;嚴重皮膚病、接觸性皮炎及瘢痕體質等特殊體質者;嚴重糖尿病、血液病等病情未控制者;發熱患者;出血性疾病急性出血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