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星展銀馬鐵英:臺灣Q4有望U型復甦 動能轉向外需

而在出口方面,馬鐵英認爲,出口有望在第四季恢復個位數正成長,科技出口的推動力將大於非科技出口。全球智慧型手機和PC庫存預計將在年底前清空,使得各大企業能夠推出新產品型號,吸引消費者升級,並加速汰換週期。此外,ChatGPT的應用正在刺激對生成式AI的投資,推動對高效能GPU和優化半導體設備的需求增加。鑑於臺灣在全球先進邏輯晶片生產中的主導地位,可望成爲人工智慧相關晶片需求的主要受益者。非科技出口尚未表現出明顯的復甦跡象。受高債務負擔的限制,中國當局可能不會急於透過傳統的財政刺激措施來增加房地產和基礎設施投資。這將持續抑制全球對工業金屬、建築材料和其他大宗商品的相關需求。

至於在投資部分,第四季投資仍將表現疲軟。臺灣製造業整體庫存出貨比持續回落,但仍略高於歷史正常水準。去庫存可能會在第四季持續下去,從而在今年年底前消化庫存,並自2024年第一季開始恢復生產。同時,製造業產能利用率亦尚未完全正常化,短期內仍將抑制企業設備投資動能。在利率上升和貸款條件收緊的推動下,臺灣的住宅房地產市場已進入調整週期,營建業投資動能不足。此外,隨着臺灣企業積極追求供應鏈多元化,對外直接投資持續跑贏外國直接投資,也意味着淨投資差額的擴大。

第四季消費成長預計放緩。今年上半年,私人消費支出年增率已飆升9.5%,較趨勢成長高出7個百分點。疫情後重新開放、預防性儲蓄釋放的影響已基本顯現;現金髮放、財政刺激措施亦展現成效。上述效益結束後消費成長將有所放緩,但由於勞動市場狀況依舊穩健,因此整體消費成長仍可望維持在健康水準。

至於物價方面,馬鐵英對今年的通膨預測仍爲2.3%,但將2024年預測從1.4%上調至1.7%。預計今年第四季CPI將維持在2%以上,2024年第一季開始回落至1.5-2%的區間。食品通膨風險值得關注。聖嬰現象可能會強化颱風的影響,增加農業損失風險;也可能會在未來幾個月導致全球糧食價格上漲,透過進口管道推高臺灣的食品通膨。油價上漲也是一項風險。鑑於中東衝突升級,若接下來以色列對伊朗採取報復行動,或美國對伊朗實施更嚴格的制裁,均可能擾亂其石油供應,導致全球油價上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