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政策有效支持實體經濟

11月11日,中國人民銀行發佈最新數據顯示,10月末,廣義貨幣(M_2)餘額309.71萬億元,同比增長7.5%,比上月末高0.7個百分點;社會融資規模存量403.45萬億元,同比增長7.8%;人民幣各項貸款餘額254.1萬億元,同比增長8%。

據測算,M_2增速繼續回升,過去兩個月累計升高1.2個百分點,穩增長力度明顯加大。專家認爲,M_2企穩回升主要有三方面原因:一是債市和理財資金開始向存款迴流;二是銀行向證券、基金等非銀行業金融機構的融資增加;三是財政支出加快,財政存款更多轉化爲企業存款。隨着財政支出節奏加快,穩增長逐步加力,帶動實體經濟部門存款同比增多。

“近期人民銀行出臺了一攬子增量金融政策,有效改善經濟預期,市場信心提振,資本市場回穩,投資者風險偏好由避險情緒主導轉向更爲積極的資產配置。”民生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溫彬說,隨着支持資本市場穩定發展的兩項工具正式落地,商業銀行向非銀機構的融資增多,既促進了銀行與非銀機構之間的資金融通,增強金融市場流動性,同時也對派生增加M_2產生了直接推動作用。

10月份,狹義貨幣(M_1)增速降幅收窄。這既反映出經濟活動企穩向好,社會信心改善,也受益於金融市場上投資者風險偏好提升。業內人士預計,隨着近期一系列增量政策的支撐效應進一步落地顯效,M_1增速有望企穩。近日,人民銀行對貨幣供應統計體系進行了專題分析,預計相關統計口徑調整優化後,M_1統計還將更加完整、科學,能更好適應金融市場和金融創新的發展態勢。

在去年高基數基礎上,社會融資規模仍保持較高增長。2023年10月,社會融資規模中的政府債券新增1.56萬億元,比2020年至2022年的同期均值高1.1萬億元,明顯超出季節規律。“主要是由於去年10月開始加速發行地方政府特殊再融資債券,當月新增逾1萬億元,用於償還拖欠企業賬款等存量債務,推高了社會融資規模基數,對今年10月同比增速產生了下拉效應。”仲量聯行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龐溟認爲,信貸增量短期內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地方化債的下拉影響,存量貸款中部分融資平臺債務被償還或置換;但長期看,地方政府債務壓力緩釋後,更有利於發展實體經濟,對於紓解債務鏈條、暢通經濟循環、防範化解風險等都有積極效應。

信貸方面,專家認爲投放總體平穩,支持經濟作用持續顯現。一方面,貸款發放規模持續擴大。有市場機構估算,前三季度主要金融機構貸款發放量超過110萬億元,比2023年同期多近8萬億元,比2022年同期多近20萬億元。回收量和新發放量都在同步較快增長,從一個側面反映出盤活存量信貸資產取得成效,貸款投放效率進一步提升。另一方面,融資成本進一步下降,信貸結構持續優化,金融“五篇大文章”支持成效持續顯現。10月份,普惠小微貸款同比增長15%左右、科技型中小企業貸款同比增長21%,均明顯高於全部貸款增速。

新發放貸款利率繼續走低,保持在歷史低位水平。10月份,新發放企業貸款加權平均利率爲3.5%左右,新發放個人住房貸款利率爲3.15%左右,均處於歷史低位。據悉,近期存量房貸利率下降後,樓市成交已出現邊際企穩跡象,個人預約提前還房貸情況有所緩解。同時,企業融資需求逐步回暖,經營主體對支持資本市場穩定的兩項工具熱情很高,近期資本市場表現也較爲活躍。

接下來,金融總量持續穩定增長仍有堅實基礎。東方金誠首席宏觀分析師王青認爲,在一攬子增量政策支持下,社會預期和市場信心將持續提升,有效融資需求也將進一步改善。考慮到有些增量政策還在陸續落地,未來政策效應還會進一步傳導顯現,金融支持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將更加有力有效。

近日,人民銀行行長潘功勝在第十四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二次會議上表示,將加大貨幣政策調控的強度,持續提升金融服務質效,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加大金融支持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力度。對此,市場普遍認爲,支持性的貨幣政策立場短期內不會改變,明年貨幣政策有望繼續保持較強力度,爲經濟穩定增長和高質量發展創造良好的貨幣金融環境。(經濟日報記者 姚 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