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助力產業升級,商業銀行聚焦無形資產評估與價值創造

科技、產業與金融的深度融合已成爲不可逆轉的趨勢。

12月23日,在2024科技-產業-金融協調發展論壇上,浦發銀行副行長康傑稱,金融作爲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柱,既有義務爲產業插上翅膀,更有義務爲產業輸送血液。

上海財經大學校長劉元春致辭時稱,2024年中國經濟在全球風險挑戰中展現出強大韌性,一攬子增量政策有效提振了社會信心和經濟回升。他指出,中國經濟正處於動能轉換的新階段,傳統紅利如全球化、工業化、人口紅利等都在遞減,而新紅利如高新技術等正在構建中,但這一過程需要時間。同時,當前經濟運行面臨着不少困難和挑戰,如國內需求不足,部分企業生產經營困難,羣衆就業、增收面臨壓力等。

劉元春分析稱,當前,穿越週期的關鍵不僅是傳統的消費、投資和出口“三駕馬車”,還在於新“三駕馬車”:基礎研究、產業升級和科創金融。其中,基礎研究是創新驅動的源頭,產業升級是科技轉化爲生產力的關鍵,而科創金融則保障了資源的跨週期配置。

在這一背景下,商業銀行正面臨着前所未有的挑戰與機遇。康傑進一步分析稱,商業銀行傳統的報表中心、報價中心法則,以及銷售驅動型模式已不再適應當前的發展需求,需要回歸到價值法則,以價值創造爲核心,實現業務模式的轉型升級。

“另外,商業銀行在面對科技與產業的深度融合時,需要轉變對資產的理解。”康傑進一步分析稱,過去,商業銀行主要基於對“磚頭”(即物質資產)的理解來開展業務。然而,隨着科技的發展,越來越多的企業價值體現在其無形資產上,如專利、技術、品牌等。因此,商業銀行需要提升對這些無形資產的評估能力,以更準確地反映企業的真實價值。

具體業務層面,建設銀行上海市分行科技產業金融部總經理董宣忠提到,科技金融涵蓋科創金融和產業金融。當前,商業銀行資金主要配置在產業金融上,科創金融資金支持不足。

“爲此,商業銀行需區分支持兩類創新,”董宣忠認爲,對於漸進式創新,商業銀行將通過產品創新及多元化金融服務,如“股、貸、債、保”等,滿足企業資金需求;對於顛覆式創新,由於風險高,商業銀行需要轉變思路,通過搭建生態服務,爲項目提供更多撮合機會,吸引科技新貴等提供耐心資本支持,從而更好地滿足科技創新企業的資金需求,推動科技金融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