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三成股份將被收購 恆大汽車覆盤高開背後造車業務危機難轉

財聯社5月27日訊(記者劉陽)停牌一週後,恆大汽車迎來複牌。5月27日,港股“恆大系”走強,恆大汽車漲超105%。

此前一日,恆大汽車在港交所公告,公司31.45億股潛在待售股份(佔全部已發行股份的約29.0%)將即時被收購,及32.03億股潛在待售股份(佔全部已發行股份的約29.5%)將成爲潛在買方於買賣協議日期後一定期限內的一項可行使選擇權的標的。

“目前,集團資金嚴重短缺。”恆大汽車坦言,集團天津工廠自今年年初以來已不再生產作業。“截至該公告日期,集團天津工廠尚未恢復生產。”

據此,潛在買方(或其經恆大汽車公司同意後指定的另一方)將向恆大汽車公司提供信貸額,以資助該集團持續經營及發展該集團電動汽車業務。

此前的5月17日,恆大汽車早間放量跳空高開高走,盤中一度飆升逾73%,至10:56恆大汽車在香港暫停交易,暫停交易前上漲53%,成交6812萬港元,較前一交易日791萬港元激增761%。截至停牌前,恆大汽車總市值約41億港元。不過,5月22日晚,恆大汽車公告稱,其附屬公司恆大新能源汽車投資控股集團有限公司近日收到相關地方行政部門的函件,要求解除之前簽訂的一系列投資合作協議,並退回已發放的各項獎勵及補貼合計約19億元。

從經營業績看,2023年,恆大汽車實現總收入爲13.4億元,其中超過11億元人民幣的收入來自物業銷售;全年虧損高達119.95億元,同比上年虧損276.64億元有所收窄。截至2023年12月31日,恆大汽車資產總額348.51億元;恆大汽車負債總額725.43億元,其中借款爲264.84億元,同比增加4.98億元。有數據統計顯示,2019年開啓造車以來,恆大汽車累計虧損超過1000億元,截至去年底共生產恆馳5汽車1700輛。

“當前新能源汽車競爭日趨激烈,恆大汽車找到新的‘白衣騎士’甚是關鍵。”在業內人士看來,恆大若無法儘快找到新的融資渠道,其債務問題可能會進一步惡化,生存和發展也將面臨嚴峻挑戰。

去年8月,處於風雨飄搖之際的恆大汽車迎來“中東土豪”。彼時,恆大汽車發佈公告稱,電動汽車公司紐頓集團將對恆大汽車進行首筆5億美元投資,另有6億元人民幣過渡資金將自公告後5個工作日開始陸續到賬,且所有戰投資金全部用於恆大汽車天津工廠,確保恆馳5的正常生產和恆馳6、恆馳7的陸續量產。然而,恆大汽車最終卻失去了這筆“救命錢”,恆大汽車2024年1月1日公告,紐頓集團對恆大汽車的股份認購協議及公司債轉股認購協議已於2023年12月31日失效。

“恆大汽車能否跳出債務泥沼,尚未是定數。”前述業內人士表示,雖然願意傾囊相助的投資者出現,但母公司恆大集團風雨飄搖,其又面臨地方政府要求解除合作協議並退回獎勵和補貼的巨大壓力,“恆大汽車的財務狀況和經營將面臨更加嚴峻的挑戰,現狀可謂是舉步維艱。”

乘聯會秘書長崔東樹分析認爲,除自身發展問題外,國內新能源汽車市場競爭日趨激烈,在這種情況下,恆大汽車想要破局非常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