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兔年明星產業 政策加持 帶動風電、儲能設備

2022-2026全球各區離岸風機新增裝機容量預估

離岸風電高度成長因應全球暖化問題,近年來各國政府紛紛提高太陽能及風力發電等再生能源的使用,隨着規模經濟及技術革新,風電的發電成本已逐年下降。根據研究機構的統計,風電平均發電成本已低於燃煤,考慮補貼後的平均成本更將低於天然氣,因此長期下來風電的成本優勢將更加突出。

相較於陸上風電,離岸風電具有風能平穩、風機利用率高、不佔土地等優勢,因此雖然整體開發成本較高,但佔整體風電比例正逐年提升中,若根據研究機構GWEC預估,全球離岸風機總裝機量將由2021年的56GW大幅成長至2026年的146GW,產業呈現高度成長態勢。

優先國產化項目推動風電產業成長全球風況最好的20處地點中有高達16處是位於臺灣海峽,在先天環境的優勢下,經濟部能源局自然大力推動離岸風電的開發,預計2020年~2035年臺灣離岸風機新增裝機量將達20.5GW、爲亞洲第二多。

由於離岸風機的基礎設施需用到大量鋼構,若透過海運由國外進口,不僅成本不符合經濟效益、且風險也較高,因此水下基礎等關鍵零組件列爲最優先的國產化項目,而根據經濟部最新公佈草案,水下基礎仍爲第三階段的國產化主要項目,在更長的開發時間及更多的釋出容量下,國內水下基礎製造商包括世紀鋼等公司將可長期受惠。

此外,配合風電開發及中南部科學園區興起,臺電也規劃未來十年將投入5,645億元的資本支出用以強化電網韌性,亦帶動如華城、中興電等國內重電業者的商機。

儲能設備不可或缺 由於風電、太陽能等再生能源在發電上具有間歇性及波動性,大規模併網對電力系統將帶來運行上的挑戰,因此配置儲能設備將是保障電網穩定運行的解決方案之一。

根據國內「綠能科技產業創新推動方案」規劃,預估建構的儲能系統(包含臺電自建及民間採購)將從2020年24MW提升至2025年590MW。國內的電源供應器廠近年在儲能及電力交易輔助領域多有着墨,包括臺達電、光寶科等廠商可望領先搶得商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