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羊網評:農業強“芯”步步高 “粵”種“粵”好

中國秈稻,廣東種芯;生豬育種,全國領先;廣東荔枝,甜蜜全球……從打破國外種源壟斷、創造“從無到有”,到加快品種改良、實現“從有到優”,廣東已然站在中國種業的高地。種子是農業產業的芯片,農業強“芯”步步高,“粵”種“粵”好,“芯”更強。

夯實家底,守好家業,“大寶貝”豐盈。種子是農業的“芯片”,種質資源是製造“芯片”的“晶圓”,包括種子在內,植物的果實、根、莖、苗、芽所有帶有整套遺傳物質、具有利用價值的資源統稱爲“種質資源”,是育種人眼裡的“大寶貝”,廣東的“大寶貝”豐盈充實。廣東建成並投入使用農作物、畜禽、水產、微生物四大省級農業種質資源庫;啓動建設水稻、蔬菜核心種質資源DNA圖譜庫、主要畜禽品種DNA指紋特徵庫等。夯實家底,守好家業,讓“大寶貝”越來越多,得到妥善保護,如今,全省累計收集保存農作物種質資源7.6萬份、畜禽種質資源(遺傳物質)10.02萬份、水產種質資源(遺傳物質)9.8萬餘份、農業微生物種質資源6.5萬餘株……大批珍稀特有種質資源得到保護,廣東種業家底雄厚,基礎牢靠。

科技創新,奔跑在前,“高種”生輝。“大寶貝”不是用來觀賞的,而是用來利用的,用來進行科技創新,培育高質量種子的。建設廣東種業創新高地,廣東政、企、研三方聯動。廣東省白羽肉雞種業創新園、畜禽育種國家重點實驗室、國家植物航天育種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國家基因庫等國家級種業創新平臺,啓動建設10個省級種業創新園,正在籌建國家現代海洋牧場(南方)種業創新基地……去年12月,第二十二屆廣東種業大會暨“百千萬工程”種業交易中心啓動儀式舉行。廣東匯聚起一批頂級種業科研團隊,取得了一批育種成果,突破石斑魚、羅非魚等品種選育和產業化關鍵技術,建成我國最大的野生食藥用菌種質資源庫,等等。堅持自主培育新品種,第一個通過國家審定的二系雜交生豬配套系“光明豬”配套系;第一個通過國家審定的肉鴨配套系“三水白鴨”配套系;第一個通過國家審定的肉鴿配套系“天翔1號肉鴿”配套系;等等。新品種、新技術、新模式從廣東輻射全國,站上世界種業舞臺,廣東種業科技創新,碩果累累,澎湃奔騰。

推動農業造福民生,有“勢”更有“市”。高質量的種子打造種業發展強勢,我們要把這種強勢變成強大的市場,形成效益,一方面,展現價值;一方面,接受市場的洗禮,促進種業科技再發展。種子好不好贏得農民、消費者的認可,纔是品種成功與否的關鍵。“雄鱧1號”在廣東主產區每畝增收3萬—5萬元,提高綜合效益40%以上;2023年底廣東省白羽肉雞種業創新園祖代1期投產,2024年可向市場供應“廣明2號”父母代500萬套左右。去年,“鳳山紅燈籠”售價達25—50元/公斤,價格遠高於一般品種,爲當地鄉村振興注入全新力量,被重慶、杭州等地評爲“消費者最喜愛品牌”,成爲汕尾乃至整個粵東地區的名片;等等。好種子,好運用,好收成。廣東種業促進農業發展,提高農業效益。

高質量發展是硬道理,農業高質量發展的硬道理就是好種子。種子是農業的“芯片”,是端牢“飯碗”、裝滿“菜籃”、提高效益的關鍵。農業強“芯”步步高,更上層樓;“粵”種“粵”好,農業產業高質量發展前景好,農民增收前景好。(金羊網 文/殷建光)

編輯:聶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