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澳科技:“落子”海外的考量|一封家書
編者按:每至歲末,《經濟觀察報》都會出版一期特刊,回顧過去一年中國商業社會最值得銘記的變化,以期爲您梳理未來生長可能的脈絡。
2024年,世界變局演進,大國博弈加劇,秩序重塑之下,中國企業的競爭力在極致考驗中不斷增強。出海,作爲一種嘗試創造增量價值的經濟動作,是這一年中國經濟極爲醒目的趨勢。
與前幾輪不同的是,今日之出海,不再是中國企業簡單地將生意從本國溢出到別國,它是一種全新經營思維的結果——在全球視野中配置資源,於中國之外的市場謀篇佈局。這讓我們隱約感受到中國企業由內而外的氣質性變遷,也折射出中國經濟的深層次蛻變。
這些中國企業如何踏上陌生的土地,開始一段商業冒險旅程?他們怎樣從無到有,在複雜的地緣政治,各異的法律和文化背景中立足?他們如何打造品牌認知、建立穩定的供應鏈,贏得合作伙伴、當地員工和消費者的信賴?特別是,這一輪中國企業出海正趕上全球化寒潮襲來,註定不會一帆風順。在這樣的過程中,中國企業和企業家如何認知中國和世界的關係,又如何重新爲自己定位?
我們決定去探尋、記錄和展示這樣一段正在發生的歷史。我們將本年度的特刊定名爲《一封家書——中國企業出海的個體記憶和家國思緒》,這些文章發自東南亞、日本、歐洲、美國、非洲或者拉美國家,作者是常年工作在這些地方的商業“弄潮兒”。在遙遠的異國他鄉,他們以書信的方式,忠實地記錄了他們和他們的企業正在親歷的點點滴滴和他們的心路歷程。
在這些信中,我們或能鳥瞰一幅氣勢磅礴的全球經濟全景,或能觀測一間公司遠渡重洋創造價值的商業奇蹟,又或能感知生動個體置身他鄉商海中的命運沉浮。不過我們始終相信,當歲月流逝,喧囂遠去,或許那些有意無意深入歷史現場的每個人,他們的記憶才彌足珍貴,更有可能讓我們窺見生動鮮活的歷史。這是個人史,也是企業史,更是中國商業史的一部分。
現在,讓我們一起打開信箋。
致親愛的晶澳科技同事們:
大家好!
在晶澳科技持續加大全球化佈局的過程中,我很高興能跟大家分享公司選擇“落子”海外的考量。
2024年12月份,阿曼作爲公司全球化重要的發展戰略區域之一,公司最終決定擬投資建設阿曼年產6GW(吉瓦)高效太陽能電池和3GW高功率太陽能組件項目,項目投資總額爲39.57億元。
在此之前,公司一直在積極探索全球化產能佈局——除了東南亞產能佈局,也在積極探索包括其他區域在內的產能佈局機會。目前,晶澳在海外市場的主要出貨地區除了包括歐洲、美國等主要成熟光伏市場,還涉及東南亞、澳洲、拉美、中東、非洲等新興市場。
總體來看,晶澳已構建起全球銷售服務網絡體系,海外業務佔比超過50%。隨着海外市場需求的持續增長,同時受國際貿易保護政策的影響,公司海外產能佈局需求日益迫切。
出海的初心
順潮流大勢,製造出海是晶澳落實全球化戰略的應有之義。回顧晶澳選擇“落子”海外,我發現,從光伏行業全球化視角來看,也有客觀原因。
自20世紀90年代起,能源危機與環境污染使得世界各國向新型清潔能源轉型。歐美各國相繼出臺鼓勵政策,光伏市場迎來爆發式增長。與此同時,中國企業也掀起光伏“建設大潮”。相對低廉的製造成本使中國光伏企業的外貿訂單大增。中國成爲全球光伏市場的“製造工廠”,並形成了內產外銷的出口貿易模式。
但彼時,中國企業面臨“三頭在外”的局面,即光伏原料依賴進口、核心設備和終端市場需求均掌握在歐美國家手中。此種發展模式無疑過度依賴海外。
2008年金融危機時,歐美國家減少光伏支持政策,市場相應萎縮,中國光伏製造業遭受重創。此時晶澳剛剛成立不久,卻是少數在這一危機中安然度過的光伏企業。
此後,我國出臺光伏領域政策及規劃,助力開拓國內光伏裝機市場,光伏產業成爲戰略性新興產業。同時,海外光伏市場逐漸回暖,由此催生了新一輪中國光伏產業投資熱潮。
但好景不長,自2011年起,美國、歐盟等國家和地區爲保護本國產業,先後發起針對中國光伏產品的反傾銷、反補貼調查,極大地影響了中國光伏產品的出口貿易,光伏產業快速發展的勢頭受到遏制。在當時的環境下,地緣政治關係和全球經濟變幻莫測,貿易摩擦事件頻出,對中國光伏企業的海外單一出口模式帶來了極大的風險與挑戰。
2014年前後,包括晶澳在內的中國光伏製造企業紛紛加快向東南亞“出海”的步伐,先後在馬來西亞、泰國、越南等國家投資建廠。東南亞地區逐步成爲中國光伏企業出海的橋頭堡。
令我印象深刻的是,2015年10月,晶澳首個海外製造廠——馬來西亞檳城具有400MW(兆瓦)製造產能的高性能光伏電池製造廠順利開業。
該廠是晶澳在海外的第一個製造廠,旨在生產用於光伏發電的高效率多晶光伏電池。馬來西亞工廠總投資達到9500萬美元,由晶澳太陽能公司獨家投資。事實上,在晶澳馬來西亞工廠建設之前就有海外客戶支付預付款,在工廠投產之前已下訂單。這樣,在工廠建設過程中,晶澳既不發愁訂單,也不太發愁資金來源。這家客戶之所以能夠這樣“慷慨”,正是看中了晶澳的產品質量和價格優勢,於是雙方一拍即合。
馬來西亞基地是晶澳首個海外基地,不過在空間距離和人力成本等要素上相較越南作爲後發國家的綜合優勢不佔優。這也是晶澳海外市場再開拓的原因之一。2016年11月30日,晶澳越南1.5GW硅片工廠正式開工建設。這是晶澳繼馬來西亞(電池)基地之後第二個海外製造基地。
晶澳除了在歐洲、美國等主要成熟光伏市場出貨外,還積極佈局東南亞、澳洲、拉美、中東、非洲等新興市場。
在猶豫和懷疑中前進
晶澳的出海過程,並非一帆風順。
回顧2018年,彼時,我負責越南基地的生產製造。我們拉制出了越南首根單晶棒,填補了產業空白。但是,我們在越南拉晶工廠建設過程十分煎熬。
越南雖然是發展中經濟體,但是合規要求很嚴。政府和環評專家對我們的產業聞所未聞。他們對我們的環境審覈報告不理解,導致我們的施工建設延誤了數月之久,公司的戰略部署遲遲不能落地。作爲晶澳首個海外拉晶工廠,很多參與的建設者都是首次出海。面對未知的未來,有的人在抱怨,有的人在猶豫和懷疑,有的人退縮了,有的人始終憋着一口氣,不幹出點事情,不能回去。
面對專家的質疑和尖銳問題,我們與國內基地的同事手機聯繫,視頻傳輸我們拉晶生產的現場工序、環境,給他們看,爲專家顧問答疑解惑,條分縷析,一點點消除他們的顧慮。
在這樣的傻瓜式“工廠生產環境”搬運下,專家們終於豎起大拇指,爲我們的“踏實、認真做事”的工作態度點贊,讓我們順利通過環評,工廠得以復工建設。
除了越南,馬來西亞是晶澳產能出海第一站。在“一帶一路”前端,我們首次出海比較穩健,產能主要圍繞需求展開。這個階段給我們帶來明顯的經營和文化方面的衝擊。語言、宗教、飲食、法律,甚至着裝和交通出行都給我們帶來不一樣的感受。
在馬來西亞,我們要結合宗教習慣來安排員工和調節生產。在檳城這樣一個美麗的海島,來自多個國家的員工,共同組成一個複雜的“生產聯軍”。不同的膚色、不同的語言在一個1500人左右的工廠匯聚。
爲了提升指標,我們甚至按不同國籍的員工設置不同國籍的生產線。對待表現優異的員工,我們會發放非常務實的就餐券。當然,員工來自多個國家,也帶來了溝通的不便。印度、尼泊爾、印尼、斯里蘭卡和馬來西亞等國家的語言不同,員工在學習和理解上都存在困難,因此,一個普通的會議,我們常常要開好幾遍。
2021—2022年,新冠疫情尚未結束。當時我們的電池工廠已經拔地而起,這是影響越南晶澳產業鏈的關鍵。因爲當時馬來西亞的工廠要面臨轉型,我們早一點,公司的海外運營節奏就不會受到影響。那個時候,感染新冠的人數每天都在增加,我自己也提心吊膽,生怕自己病倒,影響公司穩定。大家有工作的信心和能力,但是也有身處異國他鄉的擔心和對家庭的掛念。
有一次,我走進戴滿口罩的施工現場,看着黑壓壓的人羣,大家看見我來了,都和我揮手打招呼,都戴着口罩,我一下認不出來大家,一股莫名的心酸涌上心頭。我忍住了眼淚,默默地迴應着大家,走出車間的時候,眼淚控制不住地涌出來。我當時就想,大家在異國他鄉,一定要多爲大家考慮,保護好大家的安全,爲公司員工背後的家人守好這份責任。
我想,以上的故事就是晶澳人兢兢業業做事的最好見證。
以全球化服務全球化
全球化的發展模式成爲晶澳的長期戰略目標。
在銷售方面,公司在海外設立了13個銷售公司,銷售服務網絡遍佈全球178個國家和地區。
在生產方面,公司發揮國內生產基地的質量、成本優勢,供應國內和全球市場客戶;爲更好地服務國際市場,公司在東南亞建設產業鏈垂直一體化生產基地。在美國建設光伏組件基地,年產能可達2GW組件,增強海外供應鏈能力。
公司還在歐洲和美國建設區域運營中心,把海外銷售公司從單純的產品銷售職能升級爲具備技術、財務、法務、交付等一系列運營職能的地區運營中心,結合未來的海外生產工廠和供應鏈能力建設,進一步形成當地完整職能的區域中心。
在品牌渠道方面,晶澳已在全球光伏市場建立起較爲明顯的全球化市場佈局優勢,五成以上的組件產品出口海外,全球品牌影響力不斷提升。公司積極與海外本土的渠道商和安裝商合作,開拓分銷渠道出售分佈式組件,海外渠道商數量達數百家。
在產品服務方面,晶澳爲全球提供多元化解決方案。除了光伏組件,公司還在加大下游光伏應用的投入,不斷擴大集中式、工商業及戶用分佈式光伏電站開發建設規模,同步探索多種光伏發電應用場景的開發,以及節能降耗、資源回收再利用、儲能、碳管理等綜合能源解決方案。
不止以上,我們還在積極推進研發的全球化。今年我們已經與新南威爾士大學建立了研發戰略合作。後續,我們還要繼續與更多全球知名的高等院校和科研機構開展合作,推進建立海外研發中心,藉助全球頂尖的科研人才,提升公司研發創新實力。
全球化佈局策略有利於減緩個別國家或地區市場階段性低谷及國際貿易摩擦等不可控因素的影響,進而保持穩健的發展態勢,並在技術研發、產線技改、設備投入等方面保持連貫性,形成良性循環,並保持長久的生命力。
可以說,以上多種策略共同構成了晶澳科技在海外市場的發展藍圖,旨在通過積極推進研發、採購、生產、銷售、服務等於一體的服務模式落地,爲全球市場客戶提供高性價比的組件產品,提升公司的國際競爭力和市場份額。
當下,在國際貿易摩擦時常發生的背景下,晶澳也在調整發展策略。
爲了順應本地化需求,晶澳深度融入目標市場,與當地能源開發商、政府及企業合作,參與可再生能源項目並提供定製化光伏解決方案,提升市場黏性。
此外,晶澳也會密切關注市場動態和用戶需求,並基於對市場趨勢、成本、訂單情況等因素做全面考量,根據市場環境的變化持續評估和動態調整。同時積極跟蹤不同市場的政策要求,深入瞭解貿易對象國對外貿易的政策和法規,做到合規經營。持續推進技術創新,探索低碳/零碳生產,降低產品碳足跡,同時提升產品效率,推動產品的銷售。
在全球化浪潮中,由“出貨”向“出產業”轉變,以靈活策略與創新實力佔據產業鏈高端位置,贏得未來市場競爭。
總而言之,中國企業有走出去的必然。晶澳也根據市場形勢,主動適應國家“一帶一路”倡議,經歷了“出海”初期的“產品出海”到“產能出海”,再到現在的“全球化服務全球化銷售”,晶澳綜合考量了空間、人口、市場、政策等多方面因素,選擇“落子”海外。如今事實也證明,這個選擇是正確的。
(晶澳科技阿曼基地總經理 範京超 口述)
(經濟觀察報記者 蔡越坤 整理)
海爾的出海密碼|一封家書
https://www.eeo.com.cn/2024/1203/700770.shtml
貝泰妮出海:找準切入口 發揮放大效應|一封家書
http://www.eeo.com.cn/2024/1204/700900.shtml
新麗傳媒:讓《熱辣滾燙》《與鳳行》《慶餘年第二季》《玫瑰的故事》火到全球|一封家書
http://www.eeo.com.cn/2024/1205/701118.shtml
中興通訊的出海征程|一封家書
http://www.eeo.com.cn/2024/1209/701668.shtml
薛光:一顆釘子鉚定非洲市場|一封家書
http://www.eeo.com.cn/2024/1210/701842.shtml
中國移動:把新基建帶到巴基斯坦丨一封家書
http://www.eeo.com.cn/2024/1211/702024.shtml
茶百道王歡:出海切忌“降維心態” | 一封家書
http://www.eeo.com.cn/2024/1212/702217.shtml
讓東南亞的大公司跑在騰訊雲上|一封家書
http://www.eeo.com.cn/2024/1216/702736.shtml
君實生物:一款中國生物創新藥如何敲開歐美的大門|一封家書
http://www.eeo.com.cn/2024/1216/702757.shtml
TCL李東生:產業出海不是外移,而是共贏|一封家書
http://www.eeo.com.cn/2024/1216/702773.shtml
穩健醫療:企業出海不只是生意,更是“價值共鳴”|一封家書
http://www.eeo.com.cn/2024/1216/702775.shtml
影石Insta360:把全景相機做到全球份額第一|一封家書
http://www.eeo.com.cn/2024/1217/702896.shtml
熱出海時代的“冷”思考|一封家書
https://www.eeo.com.cn/2024/1219/703151.shtml
寶騰動力:爲大馬國寶級汽車裝上“中國心臟”|一封家書
http://www.eeo.com.cn/2024/1220/703327.shtml
神州數碼:出海,中國方案與文化共鳴|一封家書
http://www.eeo.com.cn/2024/1220/703372.shtml
威海廣泰:讓國產空港裝備“飛”向全球更多的機場|一封家書
http://www.eeo.com.cn/2024/1224/703801.shtml
艾比森:用“一塊LED屏”闖蕩世界|一封家書
http://www.eeo.com.cn/2024/1224/703835.shtml
金融壹賬通:保險科技“出海”中的文化與市場差異挑戰|一封家書
http://www.eeo.com.cn/2024/1224/703837.shtml
融入巴西的不同現實場景中去 | 一封家書
http://www.eeo.com.cn/2024/1224/703850.shtml
聯想懂的通信:以“向新力”助力車企出海 構建陽光海灣文化丨一封家書
http://www.eeo.com.cn/2024/1225/703970.shtml
德恆律所陳巍:亂出海、必出局;善出海、創新局丨一封家書
http://www.eeo.com.cn/2024/1225/704015.shtml
蔡越坤經濟觀察報記者
資本市場部資深記者主要關注債券、信託、銀行等領域的市場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