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專欄復刻:〈聯副電影院〉】王正方/清宮秘史、朱石麟
《清宮秘史》裡,舒適、周璇分飾光緒、珍妃。(圖/王正方提供)
《清宮秘史》是朱石麟代表作
一九八二年香港鳳凰影業公司拍攝《半邊人》,其中一場戲是老師罵學生,我演那個老師,使足了勁痛斥。下了戲攝製組的馮琳阿姨過來問:「小王,你是話劇演員吧!說臺詞特有中氣。」
馮阿姨是廣東人,講國語帶着天津腔,我們的口音相近,兩人就聊開了。她告訴我許多香港的電影歷史、鳳凰公司的來龍去脈等等。
一九五二年龍馬影業公司倒閉,當時朱石麟導演帶領龍馬影業員工維持運營,籌組了鳳凰影業公司。馮阿姨滔滔不絕的告訴我:「朱導演可是真正懂電影這個活兒的人哪!怎麼呢說?朱老闆編寫導演的電影不止一百部呢!」
朱石麟導演。(圖/王正方提供)
一個人能編導一百多部電影,簡直駭人聽聞!沒法子看所有的作品,他的代表作是哪一部呢?馮阿姨和朱楓(鳳凰公司導演,朱石麟的女兒)異口同聲地說:「小王,你一定要看朱導演的《清宮秘史》。」
鳳凰公司某日安排了《清宮秘史》的內部放映,我有幸是觀衆之一。
40年代的紅演員舒適。(圖/王正方提供)
香港永華公司於1948年攝製的黑白古裝劇情片《清宮秘史》,姚克編劇,朱石麟導演。主要演員有舒適(飾光緒皇帝)、周璇(飾珍妃)、唐若菁(飾慈禧太后)、洪波(飾李蓮英)、王斑(飾翁同龢)、徐立(飾康有爲)、羅維(飾袁世凱)、鮑方(飾劉光第)、林靜(飾隆裕皇后)、徐莘園(飾榮祿)、姜南(飾小德張)……等。
甲午戰敗後滿清王朝面臨困境;垂簾聽政結束,光緒親政,太后仍然干預政事;建立海軍的軍費挪用造頤和園等。年輕皇帝致力革新,啓用康有爲等人輔佐新政。戊戌年(1898),光緒裁撤冗員、太后派親信榮祿掌軍權,計劃趁天津閱兵時挾持光緒,當場廢掉皇帝。光緒召見新軍統帥袁世凱,密令袁刺殺榮祿,軟禁太后。袁世凱抵天津向榮祿輸誠,搬兵回京,捉拿維新派首領,光緒帝被囚在四面環水的瀛臺,太后再度垂簾聽政。
義和拳攻擊多處基督教堂,傷害西方傳教士;列強組八國聯軍入侵,勢如破竹,大沽口陷落,聯軍逼近天津。太后率皇族棄京城避難,臨行前賜死珍妃。一列馬車隊徐徐西行,光緒帝身着便服,獨坐車內。
姚克教授(本名姚莘農,1905-1991)編劇,他早年在上海,曾參與《阿Q正傳》、《一代妖姬》等電影的編劇和攝製工作。姚教授最擅長編着歷史劇目,創作了不少膾炙人口的舞臺劇劇本,有《清宮怨》、《楚霸王》、《美人計》、《西施》、《秦始皇》等,名重一時。1948年赴港定居,以舞臺劇《清宮怨》爲基礎,改編成電影劇本《清宮秘史》。
前身是舞臺劇《清宮怨》
《清宮怨》是一部成功的舞臺劇,曾獲得千萬觀衆的喝采,以此改編的電影劇本,基本上維持原有的人物與劇情:以慈禧太后與光緒母子間的深層矛盾爲主軸,珍妃和光緒純真的愛情爲輔線,全劇沿着當時的歷史進程推展;國事兇險、宮廷內鬥重重、兵臨城下,皇族倉皇離去,美豔珍妃投井而亡。
劇本的結構完整,內容豐富充實,經得起歷史考證,暗藏伏線,前後呼應,步步展開,陷入無可逃避的悲劇高潮,而後戛然而止,留給觀衆不盡的唏噓感嘆。劇中人物刻畫得生動逼真,對白經過細心推敲,精準到位。
有了這麼一本出衆的劇本,經驗老到的朱石麟導演,便得心應手地盡情揮灑起來。美國好萊塢流行一句話:「選角是導演的一半工作。」(Casting is half of directing.)誠然,選對了一部電影的每位主要角色,導演的工作立即變得無比輕鬆。
朱導演首先挑中以演技馳名的舒適,飾演光緒皇帝;當時的金嗓歌后周璇豔麗動人,飾演楚楚可憐的珍妃,更是非她莫屬。男女主角的戲分很重,舒先生在舞臺劇《清宮怨》中就飾演光緒皇帝,他具有俊俏文弱書生的氣質,以審慎、拘謹的表演,駕輕就熟詮釋劇中飽受壓抑、猶豫懦弱、有志難伸的年輕皇帝,贏得無數觀衆的惋惜與同情。數十年來,以這段歷史拍攝的清宮戲,數量繁多,其他飾演光緒皇帝的演員,無論在扮相、氣質、肢體動作、語言音韻、感情表達的緩急等方面,一律遠遠及不上這位在銀幕上的首位清德宗──舒適先生。周璇在本片充分展露了她歌唱之外的戲劇才華,內心戲掌握得分寸恰當,不慍不火。
最會搶戲的優秀演員洪波,飾演太監頭子李蓮英;在老佛爺身前,小李子奉承巴結功夫來得純熟自然。他爲太后梳頭,嘴巴不停地說老佛爺龍體安康從不掉頭髮,福壽無邊;一梳子下去落下大把頭髮來,小李子不動聲色將落髮塞在袖口裡。在其他幾場戲裡,小李子狐假虎威、聲色俱厲、貪婪陰險、應變迅速,傳達得維妙維肖。
其他《清宮秘史》中的要角,演出真摯而細膩,恰如其分;翁同龢、康有爲、袁世凱、榮祿……等歷史名人,在銀幕上個個栩栩如生。
跨越甲午戰爭、戊戌變法、義和團事變至八國聯軍的歷史故事,劇中有許多爲人熟知的歷史人物,但僅能作短暫出場;朱導演依照每個人不同的秉性,找了長相符合的演員來扮演,只出現一個照面,看上去便能判定此人的善、惡、忠、奸、佞、愚,可謂用心良苦。
後來的清宮戲都找得到《清宮秘史》的影子
上個世紀四十、五十年代,好萊塢改編了很多在紐約百老匯演出的著名舞臺劇,轉變爲觀衆喜愛的電影。拍攝此類片子,要懂得如何避免劇中冗長但具深意的對白、較爲靜態的戲劇演出趨於沉悶,處理的竅門兒是在鏡頭運用上好好下功夫。《清宮秘史》正是舞臺劇改編的電影劇本,朱石麟導演在片中的鏡頭運作靈活,人物近身拍攝(Close ups)的數量多,演員走位精準,鋪設軌道架上攝影機,隨着劇情進出自如的拍攝,持續保有了劇情發展的生動自然。
朱導演的剪輯手法純熟,緊緊掌握住全片脈絡,觀衆專注地隨着跌宕起伏的劇情看下去,一氣呵成、全無冷場、劇力萬鈞。能夠成功的在銀幕上呈現出這段驚濤駭浪的中國近代史,深思熟慮應是必備先決條件,再加上有效的確切落實,有道是: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
在華語電影史上,《清宮秘史》有其屹立不搖的領航地位和影響力。仔細觀察後來數不清的清宮戲;從它們的排場、佈景、服裝、禮儀、臺詞(小李子;喳!後來改爲說:遮)、表演方式……等,幾乎每一部戲裡都找得到《清宮秘史》的影子。
拍攝《半邊人》與朱大師早年班底朝夕相處
仰慕《清宮秘史》的衆位主要演員,餘生也晚,沒趕上那個時代,無緣拜見結識他們。有的回中國大陸發展,英年早逝的也有好幾位。飾演袁世凱的羅維,後來是知名香港國語片演員、導演,製片人,曾邀我導演一部戲,未果。當時非常年輕的羅老大在《清宮秘史》有兩場戲。記得一個鏡頭:袁項城體型微胖,兩撇八字須,坐在開往天津的火車上,兩隻眼珠子轉來轉去,一臉焦慮難安猶豫不決,應該效忠的是皇上還是太后?這可能是羅先生畢生最令人難忘的表演。
上個世紀七十年代中,我在舊金山灣區的某劇團任編劇導演,演出魯迅短劇《過客》,請來當時在美國的姚克教授觀賞指導。姚老先生曾出版《魯迅短篇小說選集》英譯本,魯迅對姚克「以西文介紹中國現狀」的工作,予以很高的評價。姚先生學識淵博,和藹可親,喜歡同年輕後輩聊天,操着一口蘇州腔的國語和英語,娓娓道來中國大陸、香港影劇界的繽紛往事,編寫歷史劇的豐富經歷。說到《清宮怨》、《清宮秘史》,無庸置疑是他最引以爲傲的作品。
我赴香港鳳凰營業公司參與工作的那年,先輩朱石麟大師已仙逝十五個春秋了,卻有機會與朱大師早年的班底朝夕相處,討教學習。他們是:陳靜波、羅君雄、朱楓、馮琳……等;談起朱導演來如數家珍,告訴我許多當年拍片子時的軼事、趣事,在拍攝現場也不時聽到一句話:
「要是朱導在這兒,他會如何如何處理這段戲……」
《半邊人》拍攝完畢,一種使命感在心中油然而生,我也算沾上一點朱石麟大師電影傳承的邊兒,今後得好好的幹下去!
●
香港電影歷史學者黃愛玲編着的《故園春夢—─朱石麟的電影人生》,其中有這麼一段:
朱石麟(1899-1967)的電影生涯橫跨三十餘年,從三十年代上海「聯華」,歷經孤島時期和敵僞的「中聯」「華影」,到戰後南來香港的「大中華」、「永華」、「龍馬」和「鳳凰」、「長城」等不同階段,中間幾乎從沒間斷,編導過逾百部作品。他沒有刻意迎合時代大潮,所編導的電影每每以委婉順應的姿態發揮堅韌的實力,倒奇蹟般在歷史的狂瀾中創作不斷,成爲了中國電影裡少見的一名「作者」。其作品體恤着時代的關懷,躑躅遊移於傳統與現代之間,當年看也許並不前衛,今天看倒又覺得說到中國人的肺腑裡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