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滬人均可支配所得 近8萬人民幣

以地區畫分的話,去年大陸中西部地區居民所得成長較快。圖爲重慶市南岸區放牛村村民於春節領取鄉鎮企業的分紅。(中新社)

據不完全統計,大陸已有超過20個省市近期公佈2022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所得數據,其中以上海、北京的人均可支配所得雙雙接近8萬元(人民幣,下同)處於遙遙領先。統計上海去年人均可支配所得達7萬9610元、居全大陸首位,北京則位居第二的7萬7415元。對比臺灣統計2021年透過每戶平均可支配所得換算每人37.7萬元新臺幣(約8萬4500元人民幣)來看,仍略高於京滬。

另外浙江的居民人均可支配所得也在2022年首次跨過6萬元門檻、達到6萬302元;江蘇、天津、廣東三地去年則成長突破4.5萬元,分別爲4萬9862元、4萬8976元、4萬7065元。福建也加入到4萬元俱樂部的4萬3118元。

大陸所謂「居民可支配所得」,是指可用於最終消費支出和儲蓄的總和,即居民可用於自由支配所得,包括現金所得與實物所得。按照所得的來源,可分爲包括工資性所得、經營淨所得、財產淨所得和轉移淨所得等。

觀察2022年全大陸的居民人均可支配所得成長至3萬6883元,扣除價格因素,全年實際成長2.9%,與去年經濟成長率呈同步狀態。與全大陸平均比較,大陸共有上海、北京、浙江、江蘇、天津、廣東、福建、山東等8省市超過全國平均。

再從城鄉差距來看,大陸農村居民所得成長則持續快於城鎮居民。2022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所得爲4萬9283元、實際成長1.9%;農村居民則爲2萬133元、實際成長4.2%。

據澎湃新聞報導,如以地區畫分的話,去年大陸中西部地區居民所得成長較快,主因是經濟發展受疫情影響相對較小,能源和原材料價格保持高位,帶動居民人均可支配所得分別成長6.0%和5.3%,快於去年全大陸居民所得增速1個、0.3個百分點。

反觀東部、東北地區的則分別成長4.5%和2.9%。以西部地區爲1做基準的話,東部、西部地區的居民人均可支配所得之比,從上年的1.62縮小至1.61,凸顯大陸地區間居民所得的相對差距也呈繼續縮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