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社論/發展觀光旅宿 拿出創新點子

就在資訊電子業出口暢旺,帶動今年經濟成長的同時,臺灣旅宿業卻是旺季不旺,讓業者叫苦連天。 記者王思慧/攝影

就在資訊電子業出口暢旺,帶動今年經濟成長的同時,臺灣旅宿業卻是旺季不旺,讓業者叫苦連天。除花東地區因颱風地震路斷,衝擊旅宿業營運之外,連沒有這些負面干擾的墾丁地區,今年暑期訂房率都出現了雪崩式下滑,從往年八、九成直接大跌到只剩五成,創下27年來的新低。

在當前電價、薪資、物價都高漲的情況下,不少業者經營困難,面臨是否關門的嚴肅思考,但旅宿業並非單一的獨立產業,和其鄰近的夜市、伴手禮商家,乃至附近的遊樂園和按摩美容等個人服務業,都會受到連帶影響,衝擊衆多民衆生計,政府必須高度重視。

業者歸納業績下滑的原因,包括:出國潮、員工旅遊變少、天氣熱、流感頻傳、景氣不好。這些因素也許都有關係,但似乎都屬於自然或國際因素,以及消費習性改變,和業者及政府少有關係,但這種認知存在着很大的盲點。其實,今天旅宿業之所以被民衆詬病,和業者及政府的不夠努力,有着極大的關係;若不痛加檢討謀求改進,未來產業蕭條可能更加嚴重,萬不可等閒視之。

在業者方面,首先,許多旅宿業者並未認真投入,創造本身的優勢特色。其實,全臺各地都有深具特色、且價廉物美的旅宿,讓消費者一旦上門之後,每次造訪當地都會優先選擇再次消費,造成這些旅宿經常爆滿,必須及早預訂。但還是有不少業者,平時不思如何透過旅店的設備、餐飲、服務、價格等各方面提高競爭力,只想搭景氣或地利之便,甚至在旺季時「趁火打劫」,當然會在整體產業景氣下滑時被淘汰。

在政府方面,交通部觀光署應提出具有「規模經濟」和「外部性」的方案,促使整體旅宿業多所進步,吸引消費者願以國旅取代境外旅遊,以免一到寒暑假或連續假期,立馬奔往國外。這種方案必須謹慎規劃,特別是臺灣幅員狹小、交通方便,多數地方皆可當日來回,若非吸引力足夠,很難和豐富多彩的境外旅遊競爭。

交通部可以着力的方案,是大力增加旅館的星級認證,同時也爲民宿提供認證,以提高其對消費者的參考價值。

目前全臺3,000多家旅館中,只有300多家參加認證,僅有一成左右,參考價值有限,應設法大幅提升。而且只有旅館不夠,因合法民宿已有1萬多家、超過5萬個房間,重要性愈來愈高,卻到處是「地雷」。

此外,確保品質的複檢也必須足夠,以免流於形式。只有在消費者信賴旅宿業的「性價比」之後,纔會放心大膽地消費,因此,政府的責任之一,在於協助提供消費者判定性價比的適當資訊;而在觀光局提升爲觀光署之後,應有更多的資源將此事做好。

再者,要吸引旅客到訪,就要有吸引人的景點。在媒體發達下,一些具特色的新景點都能吸引大量遊客,常態性地聚集在這些景點和其周邊,成爲提升附近旅宿業景氣的巨大推手。但除少數例外,絕大多數縣市都缺乏資源進行建設;特別是和鄰國比較,臺灣的觀光建設明顯停滯。中央可以提出方案,補助縣市政府營造具規模的新景點,並鼓勵幾個縣市聯合申請、合作打造,可有較多資源建設具吸引力的景點,以吸引遊客在這些縣市停留投宿;如果各自爲政,較難有像樣的觀光建設來吸引民衆。

最後,臺灣目前缺工嚴重,爲旅宿業開放外勞,將可顯著協助其發展。目前,全臺旅館和民宿有22萬個房間,若五個房間開放一個外勞,也不過是4萬多名,可解決許多旅宿找不到勞工、面臨關門的危機;若擔心社會和文化等問題,可以東南亞僑胞優先。目前政府引進大量製造業和家庭幫傭外勞,卻堅拒旅宿業外勞,提振觀光,應一併思考調整。